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文化)千年徽墨:忠于古法行于创新

admin10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43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文化)千年徽墨:忠于古法 行于创新

  (文化)千年徽墨:忠于古法 行于创新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特点为文人墨客所钟爱。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是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配以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

  今年66岁的周美洪是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的老厂长,他于2007年被授予“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徽墨在国内一度是被忽视的,随着圆珠笔、水笔等现代书写工具的出现,徽墨的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周美洪说。面对困境,在坚守古法制墨的同时,周美洪开始寻求突破。2006年,周美洪鼓励大学毕业的儿子周健回到墨厂,从事对徽墨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忠于古法,行于创新。”周美洪和周健奉行这样的理念。

  改进配方提高下墨速度、开发徽墨文创产品、主动接纳研学游客、拥抱短视频和电商推广徽墨……回到墨厂后,周健的创新想法一个接着一个,也慢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墨厂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研学学生超过20万人,通过电商年销售徽墨超过2000万元。

  “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产品的文创设计、电商推广上下功夫,让徽墨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周健说。

  这是10月24日拍摄的成品徽墨。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10月24日拍摄的墨模。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在称重墨块。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美洪(左一)与儿子周健(右一)、孙子周墨合影。 新华社记者 田薇薇 摄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熬胶。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制墨。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为压制好的墨修边。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描金车间为晾制好的墨描金。 新华社记者 田薇薇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将揉搓好的墨条放入墨模。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工人在晾墨车间查看通风晾制的墨。 新华社记者 田薇薇 摄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工人将骨胶与烟灰混合后的墨泥锤打成墨饼。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前来研学的学生在体验拓印墨模。 新华社记者 田薇薇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右)在父亲周美洪的注视下从墨模中取出压制好的墨。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在雕刻墨模。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10月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在观察桐油烟灰的收集情况。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周健直播时向网友展示徽墨的书写效果。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在揉搓墨条。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10月24日拍摄的成品徽墨。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10月24日,周健的儿子周墨(右)在工人的指导下制作徽墨。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10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周健在查看通风晾制的墨。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您当前的位置:旅游信息资讯   这个秋天,何不来绩溪县华阳镇品味徽州独有的韵味?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华阳镇深深的蕴藏着徽文化之美,阡陌小巷中排列的灯笼,中正坊斑驳的马头墙,充分展示着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为弘扬古韵徽州,将徽州文化呈现给广大游客,华阳镇围绕古城旅游量身打造2023年华阳镇古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宣城绩溪:用心用情为企解忧办实事

  为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全县“双招双引”暨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绩溪县临溪镇着力提出实施“双创双招双引”攻坚年行动,围绕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主题,进一步聚焦创业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赋能“双招双引”,优化“双创”生态,全力推进镇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绩溪华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临溪镇一家除尘...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宣城绩溪: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老乡您好,这是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指南,希望您能看一看,我们纪委受理的信访举报范围,这里面啊都有详细告知……”3月16日,绩溪县家朋乡纪委组织纪检干部在政府广场上向群众介绍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相关规定。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宣传工作是推动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贯通融合的重要途径。组织开展信访举报知识宣传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实际行动,是顺应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惠企便民解忧愁

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惠企便民解忧愁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宣城绩溪:税务暖心送春风 惠企便民解忧愁   央广网宣城6月20日消息(记者徐鹏通讯员王碧婷冯玉婷)草长莺飞,春风送暖,安徽宣城市绩溪县税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决策部署,积极响应2022年“便民办税春风...

宣城绩溪:筑牢乡村振兴“防护墙”

宣城绩溪:筑牢乡村振兴“防护墙”

  “大爷,您好!请问今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户项目是否申请了?”“脱贫之后您还享受哪些政策?”近日,绩溪县纪委监委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成立三个督查组对六个乡镇的部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融入式”监督检查。   此次监督检查强化总体统筹、部门协作,重点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和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摸排的问题整改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 传承魅力文化   在绩溪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展示展演活动上,绩溪县非遗项目——岭北狮舞参加活动,并圆满完成表演任务。   岭北狮舞团队一般有10人,其中表演4人,演奏6人,演出时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固定的锣鼓点,但形式上并不拘束,崇尚自由狂野,可以在广场上表演也可在农户家中演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