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清雅纸诉经年治世之功——宣笔
笔、墨、纸、砚是我国书画的重要工具,被誉为“文房四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文房四宝不仅是文人墨客的立身之本,更是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艺术佳品。
著名的安徽“文房四宝”——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因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内涵丰富,成为安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尽显徽州风貌,那么这“四宝”你都了解吗?
本次展览遴选安徽博物院藏“文房四宝”之精萃以及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宣笔、文房清供等展品110余件(套),从宣笔、徽墨、宣纸、歙砚、文房清供五个部分出发,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呈现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让观众畅游书香世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览期间,云小博将根据展览的五个主题推出系列文章,那么今天就跟着云小博一起从“笔”开始吧~
西晋成公绥《弃故笔赋》说:“治世之功莫尚于笔。笔者,毕也,能毕举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也。即圣人之志,非笔不能宣,实天地之伟器也!”
宣笔,产于安徽宣州(宣城)泾县,又名“徽笔”,很久以前宣城就有毛颖之技先天下之说。宣笔的制造始于秦而盛于唐宋,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具有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兼全的独特风格,广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宣笔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选毫到制成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主要有选毫、切割、修削、装潢等等,其中每一步均包含着笔工艺人的沉淀与积累。宣笔制作主要分为笔头和笔杆两部分,笔头主要以羊毫、狼毫、紫毫、鸡毫等兽禽的羽毛为主,各种毫性能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字体和画风;笔杆则使用竹管、红木、牛角、玉石等材料,有的还在笔管上雕镂象征吉祥的龙凤等图案。
宣笔的制造工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现在的品种已多达三百多种,选料严格、做工考究,达到了尖、圆、齐、健的四法要求,使得它不仅畅销于国内,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各国。
唐宋时代,诗人白居易与耿伟为宣州笔作诗,赞扬其品质与工艺,唐律甚至将其列为“贡品”,文学家苏东坡与书法家黄庭坚亦对其赞不绝口、拍案叫绝。由此可见,当时宣笔在全国的声誉已远超其他笔种,为文人墨客所大加推崇。
撰稿:张环(实习) 熊敏(实习)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