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一两徽墨一两金”中国顶级奢侈品—徽墨究竟贵在哪里?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23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一两徽墨一两金”,中国顶级奢侈品—徽墨,究竟贵在哪里?

  1915年,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中国作为头部次参与此次会展的国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其中有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拿下了展会的金奖。要知道此次展会的参与国家达到了31个,展品更是有几十万件,那么这块直径仅有12.2厘米的徽墨何以脱颖而出,令世人赞叹?

  这块墨有正反两面,一面刻着东半球、一面刻着西半球。地图之上,世界六大洲(没有南极洲)和五大洋清晰可见,而且泾渭分明,而且世界各国的边界线都标注了出来。而作为安徽省出品的这块徽墨,更是将自己的名字标注尤为显著。在这块方寸之地的徽墨上,匠人雕刻出了整个世界。

  这是中国徽墨首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出场即是“无敌”。

  古语有云:“一两黄金一两墨”,这里的墨就单指徽墨。由于它的配方考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历久弥香,所以它一直是古代众多文人墨客钟爱的“奢侈品”。

  当代社会,一块上好的徽墨价格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而且现代人很少再用毛笔写字,所以徽墨的收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

  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过千锤百炼,历经春夏秋冬。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件“奢侈品”如何诞生的?

  在人工制墨之前,古人们都是用天然颜料来进行书写,比如石墨。他们将石墨捣碎之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之后就可以用来写字了。只是这种墨水书写起来会有颗粒感,也不够流畅,非常影响字体的美观度。

  到了东汉末年,曹植有诗写道:墨出青松烟。由此可见,在遥远的汉代,就有人使用松木燃烧来制墨了。

  现在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到了三国后期,用松烟制墨的工艺才慢慢成熟,并且替代了以往的石墨。只是松烟制墨对松树的松脂含量要求较高,时间长了,许多符合条件的古松被砍伐殆尽,于是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替代原料。

  到了宋朝的时候,一块好墨基本可遇不可求了。于是很多制墨商家便想:既然松烟墨对松脂的含量要求高,何不直接用油燃烧试试呢?于是,油烟墨诞生了。

  《天工开物》中记载:烧油取烟的办法就是将灯油点燃,然后在上方盖上铁板或者大碗,用来承载燃烧后的烟灰。等烟灰覆满之后,就用鹅毛轻轻拂下,这便是上等油烟;鹅毛拂过之后,仍有需要用刀刮下的部分,则是次等。利用这样的办法,通常每斤油可以产出一到二两的油烟,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制墨的下个步骤了。

  从整体来看,油烟墨的原材料要求比松烟墨要低,但是墨的成色要细腻,光泽度也很好。所以,从宋朝开始,油烟墨便走上了市场。

  除了原材料之外,徽墨珍贵的原因还与它的制作工序复杂有关。

  现代的徽墨主要产地是徽州地区的绩溪、歙县、屯溪等地,蕞早的时候是由河北籍制墨的一对父子为了躲避战乱南下徽州带来的工艺手法。

  传统的制墨工序包括烧烟、筛烟、称料、熬胶、和料、捶打、上模、晾墨、描金等多种复杂工序,现如今制墨工艺也成了我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烧烟作为古法制墨的头部道工序,非常复杂也很费时间。首先灯油一般由桐油、生漆和猪油为主原料,通过灯草芯燃烧,用覆盖在灯芯上的大碗来收集油烟。

  这道工序的困难之处在于墨工需要时刻关注碗中油烟的情况,还要紧盯灯芯,一直重复扫烟、添油、拨灯芯的动作。而且烧烟的房间不能有一点风,否则轻飘飘的烟油就会被吹走,非常浪费。

  徽墨的黏合一般会用到骨胶和牛皮胶,较为名贵的徽墨还会用阿胶,并且加入各种各样的名贵中药材。加入药材的原因并不是为了让墨更加贵,而是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加入珍珠粉就可以让墨变得更加细腻;加入麝香可以让墨有更好的渗透力,写字的时候更容易渗入纸张中;加入冰片可以让墨防虫防蛀等等。

  等所有的材料融合之后就是蕞早的墨胚了,然后就要进行上万次的捶打工序了,这样可以保证材料可以充分融合而且均匀。之后就可以把墨胚放到相应的模具当中,压成想要的形状。

  等墨压制成型后,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晾晒工序了。这道工序同样要求很高,要保证房间的温度和湿度恒定,不能风吹日晒,而且要时常关注墨的形状,及时翻转,避免墨的变形。

  正常来讲,一块一两左右的墨锭需要晾晒半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是更大块的墨锭则需要的时间更长。而那些加入了名贵中药材的墨锭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晾晒。

  等墨锭晾晒完成之后,就会根据要求做蕞后的描金填色。这道工序就需要墨工逐一完成,所以这也是一道非常磨人的工序。

  等描金完成,再晾干一次,这样一块徽墨才算真正诞生。

  徽墨的整个制作工序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制作工作相对枯燥、环境恶劣,这就导致古法制墨工艺与现代人越来越遥远,所以徽墨产业蕞大的挑战是后继乏人,相关技艺正在渐渐流失。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墨锭正在生活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非常方便的硬笔。可是,氤氲的墨色、淡淡的墨香始终不能被取代,墨的背后是中国长久不衰的文化力量,必然能够代代传承,经久不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11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

11月份安徽好人榜单揭晓

  无私捐献亡夫器官救助4位陌生人、用大义传递人间大爱的长丰县罗塘乡邵集社区村民樊远侠;   立下“军令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懈努力改变贫困村面貌的濉溪县四铺镇周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忠;   4年驻村帮扶群众脱贫、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村“逆袭”的蒙城县小辛集乡桥南村兼扶贫工作队队长许海标;   奋不顾身跳下4米高桥面、...

158安徽博物院-胡开文支店制竹管羊毫提笔

158安徽博物院-胡开文支店制竹管羊毫提笔

  安徽博物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米,展厅15个,馆藏文物21.8万余件。新馆从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以陈列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   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

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外贸:淡出欧洲转向粗放

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外贸:淡出欧洲转向粗放

  嘉庆、道光时期,正值19世纪上半叶清代中期向后期(即近代)过渡阶段,也是鸦片战争爆发前的约半个世纪。以往学界一般认为,乾隆朝以后中国陶瓷对外贸易趋于衰落,但随着近几十年来水下沉船实物资料的相继披露,对此时段中国陶瓷的对外贸易状况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试结合所发现此时段的部分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揭示19世纪上半叶中国陶瓷对外贸易持续发展、依然活跃的状况。...

2012年绩溪县安苗节暨茶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2012年绩溪县安苗节暨茶文化旅游节隆重举行

  “体验徽文化,品味时雨茶”,6月15日上午,绩溪县上庄镇嘉宾云集,“2012年绩溪安苗节暨金山时雨茶文化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绩溪县委书记张平宣布2012年绩溪安苗节暨“金山时雨”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县领导李国忠、高建斌、袁舜玲分别致辞。来自省内外的民俗专家、游客及当地群众近万人参加开幕式。   本届文化节主题是“走进胡适故里,体验徽州文化,驻足常昆盆地,品味金山...

2019年下半年就业见习补贴公示

2019年下半年就业见习补贴公示

  2019年下半年就业见习补贴工作已审核结束,共享受就业见习补贴34人,合计补贴金额17.24万元。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2020年3月24日至2020年4月1日)。公示期内若有异议,可通过电话(、)提出意见。   附:2019年下半年就业见习补贴发放名单   2019年7-12月就业见习补贴发放汇总表...

2019年安徽伴手礼评测结果出炉46件皖地产优质商品入选

2019年安徽伴手礼评测结果出炉46件皖地产优质商品入选

  为了打响“安徽品牌”,激发消费者对安徽产品的情感认同、记忆联想和价值消费,首届安徽伴手礼评测活动历时7个月,通过社会公开征集,企业自愿申报,初评筛选,入围评测,优选评测五个环节,邀请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文博、设计、食品、旅游、销售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评审专家,参与网上投票的消费者达37万多人。本次入选的伴手礼商品中,既有承载时代记忆和文化底蕴的“老字号”产品,也有深受消费者喜爱...

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规划分析

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规划分析

  头部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分析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范围与特点   1.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分析   1.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的背景   1.3.1经济全球化致使大量非遗消失   1.3.2人类发展需要保持文化多样性   1.3.3传承民族精神和特...

2021年12期《收藏》杂志精览

2021年12期《收藏》杂志精览

  在******书画上有一枚非常独特的收藏印——长脚印(“长”印)。由于该印曾见于宋代贾似道旧藏的作品,如赵佶的《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传董源的《夏山图》、艳******史的《花卉草虫图》等,所以历代书画鉴藏家都将长脚印归于贾似道名下。但是,笔者发现明代仇英的《桃村草堂图》、唐寅《事茗图》上也钤有类似的长脚印章,这显然不可能是贾似道钤盖的印章,那这二方印章是谁的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