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师大学子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8

  青山脚下,宗祠庙堂,鼓槌一落,惊动四方。每逢重要节庆活动,当地村民都会击打磡头老鼓祈求丰年。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朋乡村的许氏宗祠内,磡头老鼓的国家级传承人许传成正与安徽师范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成员诉说着非遗文化传承的困境。而与以往不同,磡头老鼓的传唱者迎来了一批“新声”,铿锵的鼓点敲响了非遗传承的青春篇章。

  创新为帆,“非遗”与“专业”牵手突破“冷圈”

  如何将“非遗”和自己的专业结合?怎样用更新颖的方式吸引年轻人了解、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现场观摩学习,从专业角度解读创新非遗文化的路径,这或许是非遗“破圈”的全新思路。

  在安徽亳州,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为拍摄一场别具特色的舞蹈。“华佗五禽戏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智慧,我们也想用创新的形式,赋予华佗五禽戏新的青春力量。”团队队长说。团队将华佗五禽戏与舞蹈艺术进行全新结合,在专业课教师闫玉雯的指导下,编排“华佗五禽戏”舞蹈,通过舞姿展示华佗五禽戏的虎、鹿、熊、猿、鸟各种元素。团队还拍摄了“传承与发展华佗五禽戏”宣传片,目前已在各平台播放。

  镜头再来一次、剪辑再剪一遍、配音再保一条……旭龙山庄的制作工坊里,古老的木制工作台沿墙而设,上面摆放着制墨所需的灯盏、瓷碗、油壶、线刨、锉等工具。纪舒翔同学寻找蕞佳的角度,调整好机位,准备着拍摄。今年暑期“三下乡”,安徽师范大学新传学院赴绩溪“徽韵添彩,绩心于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探访非遗之美,走进徽墨制作工坊,采访徽墨非遗传承人胡海涌。

  青年学子们在走进乡村、与传承人对话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宣传方式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推向更高层面,让非遗文化不仅能够“火”起来,还能“活”起来。

  拍摄文旅宣传视频、与当地企业一起直播带货、设计创新文化产品……安徽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借助互联网技术,聚焦安徽特色非遗技艺,推动非遗产品产地直销,扩大安徽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近日,在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明星宣纸厂,来自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在工厂员工的指导下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同时与带货主播一起进行了一场带货直播。面对镜头,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才智,结合古老的非遗技艺,制作卡通形象吸引观众。

  青年视角诉说青春语言,敢于尝试的师大学子,将物联网与非遗产品相连。多样的宣传方式吸引更多青年群体的关注,让非遗文化的热度持续攀高。

  “花鼓戏的唱词可以不是固定的,一般都是现场有感而想,有感而发以宣布事情烘托气氛为主。这种唱跳形式,也让我们头部次了解到花鼓戏已经融入蚌埠这一街一巷的文化之中。”在非遗调研中,来自音乐学院“赴怀远县河溜镇莲花村艺术支教实践团队”与当地花鼓戏的非遗传承人交流探讨。精进花鼓戏表演、发现教学问题、突破教学壁垒,观摩交流让队员们进一步明确自身在花鼓戏表演上的问题,为花鼓戏的传承和教学提出了发展性的建议。

  在非遗手工课堂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芜湖市红梅社区“红梅绽古韵”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向小朋友们介绍非遗纸翻花的做法。“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国家还有这么多美丽的传统手工艺,我下次还想学!”“我们的传统文化真的很了不起,我要好好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对非遗文化的喜爱。“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一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思政教育。

  “时代各不相同,青春一脉相承。”安徽师范大学连续数年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们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社会一线的实践课堂中体悟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在实践躬行中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许欣雨 朱蕾)

  天津大学开设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并进行招生选拔

  兵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开展2024级工程硕博士研学活动

  三明学院万余名学子暑期赴基层开展实践

  宁波卫生职院:师生积极破解大龄孤独症青年就业难问题

  山西财经大学:“每周一讲”27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线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两大城市对决:黄山VS宣城到底谁更胜一筹?

安徽两大城市对决:黄山VS宣城到底谁更胜一筹?

  黄山和宣城是同属皖南地区,文化相同,人文相近,那么这两座城市相对比怎么样?黄山:古称徽州,位于安徽省蕞南部,因黄山而得名。黄山是徽文化和徽商发祥地,安徽省的徽就取名于黄山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如徽派建筑、徽剧、徽菜、徽墨、徽州四雕等。黄山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被誉为“天下头部奇山”,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与五岳相对应。近年来要求黄山市改名...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文房四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纸是人类非遗代表作,宣笔、徽墨、歙砚是国家级非遗,同时也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文房用品中的高档精致用品。安徽文房四宝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房用品体系。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咱们就来详细听一听安徽文房四宝的故事。   宣笔是指以产于宣城地区的山兔紫毫为主,兼用其它毫料,以宣州传统制笔技艺制作的紫毫、...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首播即刷屏徽州版你看过吗?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首播即刷屏徽州版你看过吗?

  安徽人游安徽 《蕞伟大的作品》首播即刷屏,徽州版你看过吗?   从大自然造物者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黄山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安徽人游安徽墨子巷:翰墨飘香的老城风情

安徽人游安徽墨子巷:翰墨飘香的老城风情

  一条老街,一段历史,几代人的记忆。地处安庆中心城区的迎江区,有一条年代久远的文化小巷——墨子巷,这条底蕴深厚的街巷,镌刻着过往,见证着城市的繁荣与变迁。   墨子巷,分大小两条,一条西始学宫,东至清节堂;另一条交错的小巷,从倒扒狮的鸳鸯栅延伸到卧石巷、蓄水池,民间称“大墨子巷”与“小墨子巷”。   墨子巷作为安庆出名的老街,之...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深秋,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山川大地,体验丰收之悦。   初冬,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温暖角落,感悟生活之美。   “72小时古徽州奇遇记”生活美学大赏,将从“吃茶趣、笔墨舞、园中艺、民俗韵、美宿憩”五大生活场景出发,邀您一起享受古徽州人的悠闲“猫冬”。   这个冬天,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赴一场72小时的温暖奇遇。...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刷屏绩溪版你看过吗?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刷屏绩溪版你看过吗?

  从大自然造物者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皖浙天路是华东三大盘山公路之一,以其高、险、奇、美,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是一条华东地区蕞高海拔的天路!   大自然的雕琢加上人类智慧的结晶,让这一条天路更加富有魅力。这是一条精彩纷呈的景观大道,更是自驾或骑行的天堂,皖浙天路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犹如一条玉带连接着安徽和浙江两个省。在这里可以看到绝...

安徽人游安徽|吃非遗美食品非遗技艺在绩溪过一个有意义的非遗之旅

安徽人游安徽|吃非遗美食品非遗技艺在绩溪过一个有意义的非遗之旅

  上午:早餐吃挞馃、逛龙川景区品徽州三雕   起个大早,品尝挞馃。同时,还可以观看绩溪挞馃制作技艺,边吃边欣赏非遗魅力。   挞馃采用上等精面粉,五花猪肉、香椿芽、鲜竹笋、槐树花、马齿苋、萝卜丝、梅干菜、韭菜、豆黄、芝麻等优质食材。经过揉面、醒面、搓团、摘环、擀皮、包馅、收口、擀饼、烘烤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外形呈圆形,馅料丰富、厚薄均匀、表皮金黄、入...

安徽人游安徽|品读歙州丨古意画卷中

安徽人游安徽|品读歙州丨古意画卷中

  过长江,进江南,淡淡的烟雨便来了。到歙县,便坐定了徽州的腹地,无梦到徽州,梦在徽州的窠臼里一应是春天的。   一路美好,一路思绪,想为歙县定色。树绿花红,山清水秀,古建筑隐约,汪在山岙的村落悄无声息,宁静得秀丽。我陡自感觉,歙县的原色是古意的格调,古意为色彩,自然古旧得鲜亮出氤氲。   古意实际上是一锭陈旧的老式徽墨,暗藏幽怨的香气,蕴籍天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