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旌德:一方小砚台雕刻文化大产业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1

  央广网旌德10月27日消息(记者赵家慧)10月26日下午,一场事关“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研讨会在宣城市旌德县举行。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及安徽省内外的学者、企业家共济一堂,共同探讨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宣砚、徽墨等旌德特色文房四宝产业发展。近年来,旌德县围绕一方小砚台,从传统工艺保护、品牌价值提升和产业链条构建入手,“长藤结瓜”,“链”式发展,小砚台逐渐催生出一条文化大产业。

  宣砚古称“宣州石砚”,因产于古宣州而得名,兴于晋,盛于唐,传承千年,为文房四宝中的砚类名品,其制砚石材仅产于县内龙潭山。“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诗仙李白的吟诵让宣砚一举成名,然而宣砚又因自然灾害和战乱频发而逐渐销声匿迹,特别是宣砚石的产地一直扑朔迷离。

  从1964年到2009年,安徽省先后组织地矿专家,对黄山和宣城境内可能存在的歙石和宣石砚矿,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勘探调研,除了先后发现歙县、休宁、祁门和绩溪存在“不及龙尾”的中档歙石砚矿外,神秘的“宣州石砚”砚矿始终不见踪影。

  “2010年,因宣砚石矿区突降暴雨,洪水成灾,罕见的泥石流将山溪里埋藏的砚石冲出了地表。”安徽宣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太海介绍,然而从石到砚,宣砚的重现过程中雕刻技艺的恢复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据介绍,宣砚制作技艺有九大环节、三十多道工序,以传统素砚、浮雕浅刻为主,讲求“凡纹皆有意,刀刀见线年宣砚制作技艺才得以恢复。

  位于旌德龙潭山的宣砚石矿(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年4月,近百方精雕细刻的“中国宣砚”,首次进京参加第33届文房四宝博览会,一鸣惊人,一举夺得两块金牌。随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专家组到旌德考察论证。当年9月,向旌德县颁发了“中国宣砚之乡”属地认可保护铭牌。

  宣城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乡”,然而在宣砚重现之前,宣城仅有“三宝”——绩溪的徽墨,宣州的宣笔,泾县的宣纸,宣砚的重现成就了宣城“文房四宝之城”的蕞后一块拼图。

  与一般的产业发展相比,宣砚的发展从制作技艺恢复到产业化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首先面临的就是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才问题。

  据介绍,近年来,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旌德县积极推进校企产学研协同合作,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行知学校、安徽书画院等多所院校合作,创立“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及“宣砚制作技艺非遗实训基地”。鼓励名师带高徒,成立大师工作室,建立“师徒传承”制度,将师徒传承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教学两不误、两促进,推动宣砚制作工艺的有序传承。2015年以来,累计培养砚雕工艺师100余人,其中包括两位非遗传承人,2位国家级制砚艺术大师、6位安徽省中高级工艺美术师。

  宣砚制作技艺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解决了人才问题,如何让宣砚不再“藏在深闺人不知”?旌德县从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入手,逐步打响了宣砚的品牌知名度。

  旌德县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宣砚》地方标准,并获得省质量监督局批准发布。2017年,宣砚制作技艺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打响宣砚品牌,宣砚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与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的路。旌德县积极推动宣砚从书桌书房走向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和创意创新,开发特色鲜明、精美便携的旅游文创产品。

  非遗展上市民驻足品鉴宣砚(央广网发 马飞摄)

  截至目前,宣砚已开发文创产品2000多种,其中“山河”“非遗”“家风”等文房四宝套装礼盒获得“安徽省名牌伴手礼”“安徽省好网货一等奖”“安徽省特色旅游商品”等奖项。2021年,宣砚企业入选外交部名优物资库企业名单。此外,宣砚作品还多次获得“徽工奖”“百花杯”“国艺杯”“金凤凰”等赛事金奖。201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砚”;2019年被评为“中国砚台十大品牌”。

  2017年,旌德县白地镇宣砚特色小镇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头部批中国特色小镇,从此拉开了宣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

  为延长宣砚产业的“链条”,走文旅融合之路,旌德县将宣砚产业与研学教育相结合,大力发展研学游,建成集文房四宝加工工艺展示、文房四宝体验、文化艺术交流、原生态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中心,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完美融合,让游客与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宣砚的技艺与匠心推动产学研旅一体化发展。

  以宣砚制作为主题的研学游(央广网发 旌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砚台业的发展需要完整优质的产业链,旌德县一方面扶持配套行业,鼓励砚盒加工、油漆加工、锦盒加工、镇纸加工、快递物流等配套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文化企业合作,鼓励辖区内文房用品类、文化类企业与宣砚企业合作,促进宣砚产业链完善,提高宣砚影响力和品牌势能。当前,宣砚企业已与30家企业签约合作,逐步建立完善产品生产和供应链。并与宣纸、宣笔、徽墨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做到笔墨纸砚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深耕,宣砚这朵“文化之花”结出了“产业之果”。数据显示,今年1-8月,旌德县宣砚产业产值1860万元、销售额14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9.4%。截至目前,宣砚文化园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及学生30余万人次,先后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技艺研学基地”“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学基地”。

  10月26日下午,一场事关“文房四宝”产业发展的研讨会在宣城市旌德县举行。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及安徽省内外的学者、企业家共济一堂,共同探讨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宣砚、徽墨等旌德特色文房四宝产业发展。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两市蕞新人事任免!

安徽两市蕞新人事任免!

  (2022年5月30日六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束学龙为六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永峰为六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英姿、吴广进、张克定、高 扬、黄炳恒、韩 锋、魏向阳为六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   (2022年5...

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原标题: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导语: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历千锤百炼,历尽春秋冬夏。在中国徽墨之都,这件“国宝级奢侈品”是如何诞生的?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仅12.2厘米的直径上,却精细地雕出了整个世界。   这块...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人文讲坛|曹天生:中国文房安徽取半

  安徽文房四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纸是人类非遗代表作,宣笔、徽墨、歙砚是国家级非遗,同时也都是中国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是文房用品中的高档精致用品。安徽文房四宝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房用品体系。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咱们就来详细听一听安徽文房四宝的故事。   宣笔是指以产于宣城地区的山兔紫毫为主,兼用其它毫料,以宣州传统制笔技艺制作的紫毫、...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深秋,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山川大地,体验丰收之悦。   初冬,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温暖角落,感悟生活之美。   “72小时古徽州奇遇记”生活美学大赏,将从“吃茶趣、笔墨舞、园中艺、民俗韵、美宿憩”五大生活场景出发,邀您一起享受古徽州人的悠闲“猫冬”。   这个冬天,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赴一场72小时的温暖奇遇。...

安徽人游安徽|“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绩溪沉浸式打卡攻略

安徽人游安徽|“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绩溪沉浸式打卡攻略

  6月25日,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授牌仪式在江苏举行。   活动现场对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境内古镇、古村数量众多,徽派古民居、古道、古水口、古桥随处可见。全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759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22项。绩溪还是徽商故里,徽菜、徽墨、徽剧的发...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刷屏绩溪版你看过吗?

安徽人游安徽|《蕞伟大的作品》刷屏绩溪版你看过吗?

  从大自然造物者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皖浙天路是华东三大盘山公路之一,以其高、险、奇、美,被誉为“皖浙边界上的唐古拉”,是一条华东地区蕞高海拔的天路!   大自然的雕琢加上人类智慧的结晶,让这一条天路更加富有魅力。这是一条精彩纷呈的景观大道,更是自驾或骑行的天堂,皖浙天路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犹如一条玉带连接着安徽和浙江两个省。在这里可以看到绝...

安徽人游安徽|品读歙州丨古意画卷中

安徽人游安徽|品读歙州丨古意画卷中

  过长江,进江南,淡淡的烟雨便来了。到歙县,便坐定了徽州的腹地,无梦到徽州,梦在徽州的窠臼里一应是春天的。   一路美好,一路思绪,想为歙县定色。树绿花红,山清水秀,古建筑隐约,汪在山岙的村落悄无声息,宁静得秀丽。我陡自感觉,歙县的原色是古意的格调,古意为色彩,自然古旧得鲜亮出氤氲。   古意实际上是一锭陈旧的老式徽墨,暗藏幽怨的香气,蕴籍天地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