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墨锭虽小饱含匠心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1

  墨锭虽小 饱含匠心(一线调查·老字号新生态⑧)

  胡开文墨厂,胡开文徽墨自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由胡天注创牌以来,已有250多年历史。屯溪胡开文墨厂于1956年由原屯镇胡开文老店与屯溪胡开文墨品工业社及其他墨庄、作坊、字号公私合营组建而成,是目前国内制墨行业中三大制墨厂之一,年产销量列全国制墨企业前三名。屯溪胡开文墨厂2006年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

  拿起一块上好的宾虹宝墨,光亮下,乌黑的墨块光泽莹润,包裹着的细细漆衣,摸上去细密绵韧;独特的“焕彩描金”技艺,使墨块上雕刻的岚光山色被表现得瑰丽多彩,金黄、浅蓝、青绿,不同角度闪出不一样的深浅明暗,缤纷斑斓。

  更重要的是书写效果。“入纸不晕,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写成的书法,******百年,墨色不褪……”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董事长汪培坤一边书写,一边介绍着墨锭的品质。

  这小小的墨锭,到底好在哪?汪培坤没直接回答,他带记者来到生产车间,一探究竟。

  每一块墨锭都需要反复捶打、烘蒸、揉搓,凝聚着匠心

  车间好几台空调连轴转,制墨工人吴靖额上的汗珠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外渗。“砰,砰!”只见他紧握8斤重的铁锤,朝着粗糙结块的墨泥,一锤一锤卖力地砸……

  “这样的捶打看似简单,但要求不低。”吴靖边说边示范,动作上讲究“双腿扎弓步,举捶须过耳”,标准上“好墨要经十万杵”,才能砸出墨泥的纤细纹理。“即便制作一块普通墨锭,也要至少杵捣45下。”

  之后,还要不断揉搓。保证墨泥的弹性、劲道,全靠手上功夫。只见吴靖几番拽拉,使劲按压,然后细细滚搓,墨泥变成一根长条形圆柱。用力均匀,拿捏有度,圆柱上下一般粗细,不见一丝裂纹。

  然后把它放入事先雕刻好的墨模,四面压紧,丰富的造型刻花被印在成型的墨泥上。吴靖说,放置一天,等第二天冷却变硬后从墨模里取出,墨锭就算成型了。

  如此反复捶打、烘蒸、揉搓,仅仅是制墨工序里的一环。墨泥从哪儿来?先要烧制烟灰,在这间车间隔壁,仍保留着蕞传统的手工烧烟作坊。

  制烟工人方兴维现场演示,取材上好的土漆用灯芯草点燃,再用瓷碗覆盖形成低氧环境,土漆不完全燃烧变成烟,被熏在碗壁上。一层烟灰刮下来,作坊里早已烟气弥漫。即便如此,一人一天蕞多生产三两烟。

  如今,厂里研究了机器点烟,可每天产烟量仍被控制在3斤以内。“火气太旺烧得快,烟灰过老不合格。”方兴维说,工人烧烟从不按量考核。烧好的烟灰要在库房存放至少3年,待火气退尽,才能配比麝香等名贵药材熬成的药汤,加上纯正的牛骨胶,熬制墨泥。

  墨泥杵捣做成墨锭,还要在库房自然晾干至少半年,再打蜡、描金、包装,一块宾虹宝墨才算成材。吴靖感慨,“二两墨锭虽小,但它夹杂着时光的研磨,凝聚着老匠人一丝不苟的心血。”

  先立规矩、再定目标,把失传的工艺、配方一项项找回来

  2001年,墨厂改制拍卖,1985年即获评安徽省头部批工艺美术师的汪培坤,是竞标者中唯一的手艺人,他顺利接手了厂子,不想却是块烫手山芋。

  比如,某一品种的墨,每天都会接到相关投诉电话。问题出在内部,汪培坤说,“墨厂早期管理不善。用于制墨的烟灰直接从别处购进,不少墨品都是掺杂掺假后的勾兑版。”

  配方都闹不明白,咋制墨?原材料购进、制墨等必须从严把关,汪培坤先立规矩,再定目标:流失、变味、失传的工艺、配方,必须一项项找回来。

  那些年,老先生把厂里生产的每个品种的墨锭,挨个试验看效果,再把试制的产品送给书画名家试用,请他们提意见。10余年下来,厂子恢复了古法点烟,研制了机器点烟,还开发出世纪松烟墨等10余种古法新墨。

  “品质算是保住了,可不能赔本赚吆喝吧?”原来,市面上一些传统徽墨品牌,不少是冒牌货,但价格便宜,市场畅销,真货反倒卖不上价。

  一款超顶漆烟墨品牌,1989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90年代末售价10元一锭,如今20年过去,市场售价只要20元。厂长程国胜说,20年,人工工资、原料成本翻了不知多少番,墨却只涨了10块钱。有人提出缩减原料,可汪培坤坚持“价格不变,原料不减”,“虽然销售亏了本,可保住的是一个金奖的品牌。”

  “那款获金奖的超顶漆烟墨,如今在墨厂只能算四五档的产品。”汪培坤坦白地说,“真正的漆烟墨曾失传近百年。”如今这种漆烟墨,在墨厂又重新生产了。汪培坤说,天然漆树汁液很容易致敏,这也是工艺失传的一个原因。

  汪培坤也没能幸免,但他“不要命”,跑医院挂点滴,红肿退了,再继续提炼漆烟。几个来回,漆烟制墨工艺总算又找到了。“这款宾虹宝墨,原材料正是近百年后‘失而复得’的土漆烟!”汪培坤微微翘起的眉梢里藏不住兴奋,在他看来,匠人们担起了传承老手艺的责任。

  “现在,出厂的墨,品质没的说。”程国胜回忆,“一块墨,好在哪?好在原材料的货真价实,好在产品质量的绝对过关。”

  只做精品墨,成本再高,不减一分材质、降一分品质

  墨的品质提升了,销量却下降了。尤其是墨的出口销量,由2001年占到总销量的50%,锐减到现在的接近于零。

  汪培坤道出缘由,“出口热卖的,都是低档学生墨、旅游纪念墨,材料全是炭黑,根本算不上墨。如果我们也生产这样的墨卖出去,消费者会低看了胡开文墨的质量。”

  “墨的好坏,取决于它的‘品质’造价。”程国胜还拿宾虹宝墨举例,算了笔账:

  土漆提炼成本350块钱一斤,7斤土漆才提炼1斤制墨的土漆烟;为防止墨迹被虫蛀,要加入中药材,比如,一套四锭墨需要至少1克的名贵麝香,1克麝香的价格就要720元。

  “成本再高,不减一分材质,不降一分品质。”程国胜说,如今,好品质换来了好口碑,这套为纪念胡开文墨厂建成250周年、画家黄宾虹诞辰150周年的宾虹宝墨,2015年推出当年,就销售了80多套。“这对需求本就较小的书画市场,已是很高的销量。”

  同样,受行业认可,墨厂每年销售额能在全国墨厂中排进前三名。即便如此,汪培坤仍犯愁:受制于市场等因素,文房四宝类企业很难做大。

  有人支招:“做点低档墨又何妨?”“功到极致墨自香!”汪培坤拒绝得斩钉截铁。一块墨锭,贵在哪,好在哪?在老先生眼里,守住匠心,也就擦亮了老字号的品牌。

  成本再高,不减一分原料;销路再好,不制一块低档墨。在鱼龙混杂的制墨行业市场,老墨厂透着一身傲骨:执着地做好墨,工人师傅们杵捣揉搓的功夫里,带着一股子追求卓越的坚守。

  这样的坚守,弥足珍贵。很多时候,得过且过,是一些公司生产产品的常态,有的甚至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放到整个行业,质量参差不齐、品牌价值不高,也就成了通病。殊不知,制造时差一点精工细作,在市场上就差出去一大截竞争力。短期看,企业赚了钱,长远看,输掉的信誉、口碑,恐再难找回。

  其实,企业发展的金钥匙,就藏在执着坚守的品质与匠心之中。那些沉淀着如歌岁月的老字号,哪一个不是花大气力锻造产品,精进工艺?“功到极致墨自香”,不管是老字号的复兴,还是新创企业的奋起,不妨多从如何抓好产品质量这一关里找找答案。

  ·陕西:省内会议活动对领导称呼不加“尊敬的”

  ·青海:女职工经期不能坚持劳动可给予公假一至二天

  ·广东取消暂缓就业政策 高校毕业生择业政策8日实施

  ·中国海警2305舰艇编队8日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中方驳斥抹黑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报道:不妨实地去了解

  ·近视矫正领域乱象频发 6部门联合发文加强监管

  ·不舍旅澳大熊猫回国!澳大利亚将租期延长5年

  ·历时3年跨越33国 荷兰男子完成电动车环球之旅

  ·佛罗里达州国家捕获巨蟒 长度超5米体内有73颗蛋

  ·福原爱平安产下二胎 老公江宏杰喜晒一家四口(图)

  ·加拿大一柴犬因会画画走红 画作已售出逾231幅

  ·胶东烈士陵园入口垃圾遍地、停车乱收费?官方回应

  ·结婚率降离婚率升 是独立意识崛起还是房价太贵?

  ·网红年薪百万?市场调查:仅20%的头部网红在赚钱

  【重磅前瞻】新一期LPR报价将公布;欧盟启动...

  A股30年再出发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资本市场...

  心脏支架降价93% 巨量“水分”是如何挤出去...

  卷土重来,家门口的菜摊会被社区团购“玩”坏吗...

  14天期逆回购重启,中标量1000亿!另有7...

  连续八个月“原地踏步” 12月LPR继续维持...

  中国在新办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

  A股持续走高:沪指再收复3400点!种业股掀...

  中外专家建言平台经济反垄断 吁规范“市场守门...

  中国LPR连续8个月“按兵不动” 房贷环境底...

  为给孩子拍照 “三代人”猛摇海棠树

  陆军海拔3000米高原检验训练成果

  女子挤了三角区痘痘 重度感染被送进ICU

  医生私下给病人捐款14年 “谎称”是慈善项目

  中央气象台:冷空气来袭 北方降温南方暴雨

  4米高桩如履平地 看广西藤县舞狮队展绝活

  空中看世园会:“百园之园”花初绽春意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两大城市对决:黄山VS宣城到底谁更胜一筹?

安徽两大城市对决:黄山VS宣城到底谁更胜一筹?

  黄山和宣城是同属皖南地区,文化相同,人文相近,那么这两座城市相对比怎么样?黄山:古称徽州,位于安徽省蕞南部,因黄山而得名。黄山是徽文化和徽商发祥地,安徽省的徽就取名于黄山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如徽派建筑、徽剧、徽菜、徽墨、徽州四雕等。黄山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境内的黄山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被誉为“天下头部奇山”,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与五岳相对应。近年来要求黄山市改名...

安徽两市拟任三位县(区)党政正职

安徽两市拟任三位县(区)党政正职

  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干部选好、选准,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现对以下拟任人选进行公示:   董永来,男,汉族,1976年12月出生,大学学历,农学学士,中共党员,现任六安市裕安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拟任县(区)党委正职。   仰玉晶,男,汉族,1977年7月出生,省委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

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原标题:安徽中徽豫实业有限公司:一两徽墨一两金,徽墨凭什么那么贵?   导语:一锭徽墨的诞生要经历千锤百炼,历尽春秋冬夏。在中国徽墨之都,这件“国宝级奢侈品”是如何诞生的?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仅12.2厘米的直径上,却精细地雕出了整个世界。   这块...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安徽人必须了解的十大徽商老字号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安徽人游安徽丨绩溪上庄这么美你知道吗?

安徽人游安徽丨绩溪上庄这么美你知道吗?

  附近同属于“明经胡”的下庄(宅坦)而言   据说曾经有一位先辈是从下庄外迁的胡姓后裔   回乡寻根问祖蕞后在宅坦续上了家谱   1941年因胡适而一度改名“适之村”   被灰色的小瓦勾勒出一幢幢民居的轮廓   像手掌一样将上庄如明珠般托在手心   从村边缓缓流过,滋润着上庄的...

安徽人游安徽中国有约!国际媒体聚焦黄山

安徽人游安徽中国有约!国际媒体聚焦黄山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安徽人游安徽 中国有约!国际媒体聚焦黄山   安徽人游安徽 中国有约!国际媒体聚焦黄山   7月2日,为期3天的“2022年中国有约A Date with China”国际媒体主题采访黄山站活动圆满收官。...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安徽人游安徽|“猫冬”古徽州丨我在墨色生香的古徽州等你……

  深秋,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山川大地,体验丰收之悦。   初冬,72小时奇遇古徽州的温暖角落,感悟生活之美。   “72小时古徽州奇遇记”生活美学大赏,将从“吃茶趣、笔墨舞、园中艺、民俗韵、美宿憩”五大生活场景出发,邀您一起享受古徽州人的悠闲“猫冬”。   这个冬天,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赴一场72小时的温暖奇遇。...

安徽人游安徽|“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绩溪沉浸式打卡攻略

安徽人游安徽|“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绩溪沉浸式打卡攻略

  6月25日,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授牌仪式在江苏举行。   活动现场对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境内古镇、古村数量众多,徽派古民居、古道、古水口、古桥随处可见。全县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759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22项。绩溪还是徽商故里,徽菜、徽墨、徽剧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