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绩溪:全域旅游正当时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地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墨之乡、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现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1个,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3个,3A景区4个,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县、首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安徽省旅游强县。
随着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绩溪县充分发挥县域内各集聚区优势条件,明确全域发展功能定位,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品类,重点实现与周边景区以及周边区域,包括大黄山、宣城、杭州等的合作,实现错位联动发展,充分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联合促销经验,强化区域合作,进行旅游资源的互补。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先行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文旅康养目的地”目标定位,全力以赴推动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蕞大化,建点、连线、成面,城乡统筹发展全域旅游,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绩溪路径。
大力实施“旅游+”行动,统筹做好各产业融合文章,实施百亿文旅产业培育工程
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开发以徽文化体验为产品的景区景点16处,建成各级非遗传习基地33家,编制徽文化体验精品路线条,绩溪古城、龙川村入选长三角“七名”系列旅游精品推荐目的地;连续举办九届徽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持续推进非遗民俗进景区。建成全国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教学基地,承办现场教学163个班次,培训学员700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领导干部学国学示范基地”,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全域旅游的核心产品。
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东部户外运动基地、皖浙天路户外运动基地、中国户外运动头部县。连续举办马拉松自行车骑行赛、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徽杭古道跑山赛等体育赛事,入围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徽杭古道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长三角蕞佳体育旅游目的地。
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乡村振兴“五百工程”示范村2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民宿220家,获评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启动实施徽菜产业“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每年举办油菜花节、安苗节、农耕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实现了“月月有节、乡乡可游”。
旅游与休闲度假深度融合。引进虎山头旅游度假综合体、绩溪糸巷等文旅项目。举办全国青年电竞挑战赛,开工建设电竞产业园。建成徽墨、徽菜、徽雕、蜂蜜、茶产业等5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徽墨产业产值占全国市场70%以上,全力打造宜业宜游特色园区。
大力实施“+旅游”行动,强化旅游思维,突出全域化打造,统筹推动各项举措赋能全域旅游发展
生态建设+旅游。深入开展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切实把文化旅游作为“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建成10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5个省市级生态村,省级森林城镇6个、森林村庄27个、避暑旅游目的地7处,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35%,大气环境质量全省领先,出境水质保持Ⅱ类以上。
基础设施+旅游。拥有全国蕞大县级高铁站,京福、杭黄2条高铁在此交汇,宣绩高铁开工建设,杭临绩高铁即将动工;绩黄高速、绩宁高速建成运营,绩溪通用机场项目已通过选址审批;建成综合客运枢纽、旅游集散中心。推进道路景区化改造提升,沿线绩谭旅游快速通道绩溪段建成通车,完成5条国省干线升级,建成县域南北两条旅游环线,增设旅游观景台、旅游驿站57处。投入1.1亿元实施河道景区化治理,建成观光水面、亲水平台36处,城乡处处皆景、处处可游。
文明创建+旅游。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实施城市显山露水工程,建成一批文化廊道、旅游绿道、休闲慢道,新建、改建A级旅游公厕62座,实行市、县、乡三级所长制,探索“一厕一档案”“一厕一景观”等模式,实现景区、旅游干道A级公厕全覆盖。
乡村振兴+旅游。加快实施茶菊飘香雕刻时光、登源河畔徽州味道、健康食品绿色廊道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引导村民广泛参与乡村旅游,村风村貌悄然提升,线下乡村“旅游后备箱”与“线上优选”同步推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旅融合共促乡村振兴,2020、2021连续两年获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苗子健、曾雨梦)
宣城绩溪:“六个年”里筑丰年 文化兴县硕果甜
宣城绩溪:休闲农业绘就发展新画卷
宣城绩溪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安徽绩溪:与美食相伴而行 促文旅融合发展
安徽绩溪:中国“潜力”百强县 踔厉奋发向未来
海南启动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宣城绩溪:“微创意、微改造”焕发乡村新气象
宣城绩溪:编制完成“兰花草”型“一县一品”交旅融合规划
宣城绩溪:释放电商产业“爆发力”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乡百碗”绩溪味道 “三结合三促进”打响品牌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韩俊任安…
徽商银行:用金融服务点亮客户美好生活
2023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招聘周启动
让工匠精神点亮人生 大国工匠朱恒银走进…
徽商银行:助力小微引活水 助企纾困显担当
安徽师范大学:太白留诗卷,天门散书香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