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绩溪: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省绩溪县多措并举,创新林业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质押贷款模式,将未来若干年的补偿收入转化为眼前的资金收入,为发挥森林生态的叠加效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是以未来公益林补偿作为质押,获得银行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的一种金融贷款方式。据统计,绩溪县纳入生态补偿及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的森林面积有56万余亩,每年可发放资金近850万元。通过开展摸底排查,对全县公益林(含天然商品林)补偿资金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县林业大户和村集体所有的公益林进行建档立卡。全县公益林38.07万亩,占林地面积28.6%。公益林(含天然商品林)补偿收益达3万元以上的村集体30个,公益林(含天然林)补偿收益达1000元以上农户的641户,全县公益林(含天然林)补偿发放涉及农户达15551户。
沉睡资源的唤醒,成为探索林权权能有效实现形式,创新林业投融资支持模式成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的关键。对此,该县出台《绩溪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暂行办法》和《绩溪县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认定办法》,联合绩溪县农银村镇行有限责任公司制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操作规程》,对贷款对象和条件、贷款方式及贷款流程、登记管理、风险管理都做了相应规定。
同时,该县积极与金融部门交流协商,探索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2020年7月,成功促成绩溪县农银村镇银行为瀛洲镇仁里村公益性项目建设解决融资需求80万元,成为全省首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截至目前,绩溪县共完成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8笔,贷款450.9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为集体公益性项目建设和林区道路建设解决了融资难题。特别是在今年的山核桃产业经营中,县政府出台政策,将村集体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有序收购经营山核桃,稳定了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经营山核桃产业积极性。
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工作的开展,有力促进了“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让“叶子”变“票子”,达到了保生态与促增收的“双赢”。(章基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