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沪滇协作让群众生活“牛”起来
清扫牛槽,补充饲草料、整理圈舍……在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青龙村委会福农养殖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早早就在牛场里忙活着。在富源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好政策的扶持下,养殖基地里的牛儿个个膘肥体壮。福农的肉牛养殖产业凭着一股“牛劲”,走出了一条养牛致富的“牛路”。
近年来,在沪滇资金的撬动帮扶下,福农养殖基地探索创新畜禽养殖经济发展新模式,增加自身养牛基础设施,积极探索“投母收犊”“肉牛寄养”等多种与群众的合作方式,在扩大养殖场肉牛养殖规模的同时,解决了有发展养殖意愿农户缺资金、缺技术、肉牛价格市场有风险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好路子。
该基地于2019年8月启动建设,现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建成标准化育肥牛舍14400平方米、母牛犊牛舍2400平方米,可饲养育肥牛2200头,母牛犊牛1200头。目前,基地共存栏肉牛和能繁母牛1093头。“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市宝山区、奉贤区帮助建设的5个牛肉销售实体门店、周边大型屠宰场的肉牛销售以及周边散户的肉牛销售。”福农公司董事长胡雄向记者介绍道,截至当前,基地已实现销售总收入2470余万元,总利润370余万元。
据悉,该基地采取“镇级平台公司+村集体+基地+脱贫户”的运作模式,通过肉牛养殖、土地流转、吸引务工、收购青储饲料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脱贫户、低收入群体一起增收致富。镇级平台公司则将沪滇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以租赁的形式租给基地使用,收益的70%归村集体、30%归镇级平台公司。
胡开文是该村与养殖场签订“肉牛寄养”协议的养殖大户之一。从前,他和村子里其他农户一样,都是靠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和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自从接触了“肉牛寄养”后,他每年都要领养40头左右肉牛回家饲养,凭借养牛他每年可实现经济纯收入18万元左右。看到胡开文通过领养肉牛发了“牛财”,村里村外从养殖场领养肉牛的农户越来越多,养牛也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福农养殖基地的帮扶只是上海宝山区结对帮扶富源县的一个缩影。2017年至2022年六年间,宝山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2亿元,实施产业、就业、健康、农村建设等各类帮扶项目125个,惠及全县1.3万户5.9万人实现脱贫增收,极大改善了富源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来自宝山的真金白银,为富源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助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