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与老胡开文墨业的传承与发展
著名书画家程十发曾到访歙县徽墨厂,并作诗一首:一丸佳制有余馨,歙墨从来举世尊。冰麝龙涎皆不贵,杵工汗滴是线;意思是说,制墨材料虽然昂贵,但远比不上一代代墨工浸润其中的汗水,是他们的辛勤劳作和传承,才赢得了徽墨举世之尊的地位。
徽墨诞生于南唐时期,由河北易水墨工奚超携子廷珪至歙州,取当地的大松炼烟,制成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擢廷珪为墨务官。从此,歙州李墨名扬天下,有“歙墨举世为尊”之誉,故歙县一直享有“墨乡”“墨都”之称。
明代是徽墨的黄金时代。徽州制墨名坊多达一百余家,达到了“新都独以墨鸣,他方无能胜之”的盛况。其中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四人被誉为徽墨四大家,徽墨形成歙、休、婺三大流派,相互竞争,推动了徽墨技艺的迅猛提高。
乾隆三十年(1765)承顶汪启茂墨店,为创出高质量产品,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同治年间,“徽州胡开文”墨庄遍及全国。胡开文的“地球墨”于民国四年(1915)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和“南洋劝业会”优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徽墨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56年老胡开文、胡开文正记、胡开文顺记、胡开文仁山氏四家墨庄合并为地方国营歙县徽墨厂。1982年,歙县徽墨厂更名为“歙县老胡开文墨厂”。
如今,歙县老胡开文墨厂有员工145人,其中国家级徽墨制作技艺获传承人1名、国家级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1名,省传承人1名、市级传承人14名,是我国目前规模蕞大的徽墨生产企业。
歙县老胡开文墨业一直传承和发展李氏制墨家法,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2006年,徽墨、歙砚制作技艺双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被商务部列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录。2007年公司员工周美洪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周健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