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制作传承人周美洪:希望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新生力量
中安在线日上午,首届徽学学术大会在合肥开幕,10多位技艺传承人来到大会现场进行技艺展示,生动、具体、直观的演绎徽学徽文化。“徽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经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精制而成。”在展示厅内,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徽墨研究所、歙砚研究所所长周美洪向记者介绍了徽墨的特征、技艺流派以及徽墨在中国制墨史上的重要地位。
“为了保护这项古老的技艺,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周美洪生于徽墨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对徽墨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墨技艺,周美洪努力扩大经营门路,研制开发了旅游纪念墨、精鉴观赏墨和极品收藏墨等适应各种消费需求的徽墨新产品,并将文墨厂开辟为涉外旅游窗口,使得企业集徽墨生产、非物质遗产展示、科普教育、旅游购物于一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从事徽墨制作已经40多年,当前徽墨技艺的传承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周美洪说,因为徽墨制作本身有着工序复杂、工艺繁复、耗时费力等特点,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年轻人一般不愿意从事徽墨制作,希望通过首届徽学学术大会,能够号召更多年轻人从事徽墨制作,成为非遗传承新生力量。(记者 陈成)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