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徽墨:千年墨香薪火相传

admin7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4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纳入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是指古徽州(今黄山)生产的,以松烟、桐油烟、漆烟和胶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特种颜料,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

  徽墨的种类,若从形制来分,可分为零锭墨和集锦墨两大类;若从质地来分,则可分为油烟墨、松烟墨、炭黑墨、再和墨、朱红墨、五彩墨、药用墨和银珠墨等。

  徽墨代表作有:“地球墨”“御园图墨”“金章八座墨”“苍云珍品墨”“廷珪遗法墨”“潇湘八景墨”“八宝奇珍墨”“十二生肖墨”和“罗汉墨”等。

  徽墨的生产工艺大致有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其中蕞为关键的是刻模、和料和制墨。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精美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体,使徽墨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

  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

  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绝技且秘不外传,一派中针对不同的制墨原料,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独特的炼制、点烟、冷却、收集、贮藏方法,松烟窑的建造模式、烧火及松枝添加时间与数量、收烟及选胶、熬胶、配料和剂等也各有秘诀。如此制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南唐时期,徽墨创始人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避藩镇之乱,从河北易水南下逃至歙州,见“山有黄山、白岳之奇,水有练溪、新安之妙”,松佳水秀,极宜制墨,于是定居黄山祥符寺,重操墨业,并被歙州用作贡品,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不但委任奚廷珪为墨务官,而且还赐国姓李,奚墨因此称作李墨,一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便更名为徽墨,一直沿袭至今。

  徽墨生产历唐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绩溪县就有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艺人胡国宾也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徽墨制作技艺传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当地传承徽墨制作技艺的精髓。

  历史上的徽墨名家有明、清时期各四大家之说。明代徽墨四大家为:邵格之、罗小华、程君房和方于鲁;清代徽墨四大家则为: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

  1915年,徽墨“地球墨”分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南洋劝业会优等奖;1989年,徽墨获国家质量金奖;1994年,徽墨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2000年至2004年,徽墨连续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国之宝证书。而珍藏于安徽各地博物馆和徽墨厂的几百副清代墨模和几百锭历代古墨等,已经成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开发了新品种,是我国目前高档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制作徽墨需要体力,且工作相对枯燥,较难吸引年轻人。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为推进徽墨产业可持续发展,绩溪县出台《文化强县三年行动计划》,专门推出文房四宝品鉴游精品线路,并建立胡开文纪念馆。当地文化部门还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到职业学校讲学,向更多的年轻人传授制作工艺。(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人民日报、安徽日报)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纳入头部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是指古徽州(今黄山)生产的,以松烟、桐油烟、漆烟和胶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特种颜料,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

  徽墨的种类,若从形制来分,可分为零锭墨和集锦墨两大类;若从质地来分,则可分为油烟墨、松烟墨、炭黑墨、再和墨、朱红墨、五彩墨、药用墨和银珠墨等。

  徽墨代表作有:“地球墨”“御园图墨”“金章八座墨”“苍云珍品墨”“廷珪遗法墨”“潇湘八景墨”“八宝奇珍墨”“十二生肖墨”和“罗汉墨”等。

  徽墨的生产工艺大致有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其中蕞为关键的是刻模、和料和制墨。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精美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体,使徽墨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

  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

  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绝技且秘不外传,一派中针对不同的制墨原料,也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如桐油、胡麻油、生漆均有独特的炼制、点烟、冷却、收集、贮藏方法,松烟窑的建造模式、烧火及松枝添加时间与数量、收烟及选胶、熬胶、配料和剂等也各有秘诀。如此制出的徽墨具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特点。

  南唐时期,徽墨创始人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避藩镇之乱,从河北易水南下逃至歙州,见“山有黄山、白岳之奇,水有练溪、新安之妙”,松佳水秀,极宜制墨,于是定居黄山祥符寺,重操墨业,并被歙州用作贡品,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不但委任奚廷珪为墨务官,而且还赐国姓李,奚墨因此称作李墨,一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便更名为徽墨,一直沿袭至今。

  徽墨生产历唐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绩溪县就有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艺人胡国宾也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徽墨制作技艺传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当地传承徽墨制作技艺的精髓。

  历史上的徽墨名家有明、清时期各四大家之说。明代徽墨四大家为:邵格之、罗小华、程君房和方于鲁;清代徽墨四大家则为: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

  1915年,徽墨“地球墨”分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南洋劝业会优等奖;1989年,徽墨获国家质量金奖;1994年,徽墨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2000年至2004年,徽墨连续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国之宝证书。而珍藏于安徽各地博物馆和徽墨厂的几百副清代墨模和几百锭历代古墨等,已经成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开发了新品种,是我国目前高档的工艺美术品之一。

  制作徽墨需要体力,且工作相对枯燥,较难吸引年轻人。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保护。

  为推进徽墨产业可持续发展,绩溪县出台《文化强县三年行动计划》,专门推出文房四宝品鉴游精品线路,并建立胡开文纪念馆。当地文化部门还广泛邀请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到职业学校讲学,向更多的年轻人传授制作工艺。(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人民日报、安徽日报)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宣城绩溪:游华阳古城品古韵徽州

  您当前的位置:旅游信息资讯   这个秋天,何不来绩溪县华阳镇品味徽州独有的韵味?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华阳镇深深的蕴藏着徽文化之美,阡陌小巷中排列的灯笼,中正坊斑驳的马头墙,充分展示着历史长河中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   为弘扬古韵徽州,将徽州文化呈现给广大游客,华阳镇围绕古城旅游量身打造2023年华阳镇古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将...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宣城绩溪:用好选派干部 谱好乡村振兴曲

  为深入贯彻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安徽省绩溪县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选派干部职责任务,创新教学形式,“四学并重”做好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选派干部熟悉“三农”政策,掌握农村工作本领,全面提升驻村工作水平。   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作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选派干部政治过硬。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覆盖开展选派干部集中轮训,脱贫...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宣城绩溪:看“地球墨”,体验徽墨制作   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一款名为“地球墨”的徽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这场历史性的世界级盛会上,参赛国家多达31个,展品足有20多万件,这块徽墨何以脱颖而出,斩获博览会金奖,让世界为之赞叹?这块“地球墨”,直径仅12.2厘米,厚1.5厘米,然而在这局促的方寸之地上,匠人却雕出了整个世界。...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宣城绩溪:着眼生态宜居打造乡村振兴“靓名片”

  央广网合肥1月24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绩农)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村中老大难的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破败房屋也得到的彻底的整治,废旧的轮胎、菜坛用来绿化。”绩溪县上庄镇瑞川村的村支书朱伟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发展和变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十大建设任务让村庄的面貌大为改观。”   近年来,绩溪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宣城绩溪:立足监督首责护航“一改两为”

  央广网宣城4月18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滕腾)“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改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以下简称‘一改两为’)监督执纪工作,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保驾护航。”近日,绩溪县结合实际印发《绩溪县贯彻落实省委实施意见》,并对“一改两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强调,持续推进省委有关作风建设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见...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传承魅力文化

  宣城绩溪:绽放非遗之花 传承魅力文化   在绩溪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展示展演活动上,绩溪县非遗项目——岭北狮舞参加活动,并圆满完成表演任务。   岭北狮舞团队一般有10人,其中表演4人,演奏6人,演出时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固定的锣鼓点,但形式上并不拘束,崇尚自由狂野,可以在广场上表演也可在农户家中演出,形...

宣城绩溪:编制完成“兰花草”型“一县一品”交旅融合规划

宣城绩溪:编制完成“兰花草”型“一县一品”交旅融合规划

  日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顺利完成了《绩溪县“兰花草”型交旅融合规划编制》,全面结合宣城市绩溪县交旅融合发展现状、市场潜力,提出了绩溪县交旅融合的发展目标、规划方案、重点任务和建设计划,统筹美丽公路与其他全域旅游要素的关系,可有效指导交旅融合发展建设,满足游人多样化需求,进一步释放“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活力。   绩溪县山清水秀,人文众多,文旅资源丰富,现有中国传统...

宣城绩溪:群龙起舞“闹春”文化搭台“唱戏”

宣城绩溪:群龙起舞“闹春”文化搭台“唱戏”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2日电 (通讯员 沈文婷 章晓璇)锣声铿锵,鼓声阵阵,千年古村仁里街巷中非遗舞龙热闹开演,手龙昂首摆尾、草龙上下翻飞、布龙游弋舞动、板龙腾挪穿跃,年味十足。喧闹间,一场新春大戏就此开场。   舞龙赢得满堂彩后,几簇烟花在仁里上空绚丽绽放,烟火表演正式开始。璀璨的烟火变换出“喜迎新春”字样,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和谐的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