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非遗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央广网上饶7月26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生吴滔滔 莫羽菲)“‘婺源三雕’是指明清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它们属于徽派建筑艺术的支系,制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和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日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月亮湾非遗馆,村民俞容英正在给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探访婺源石门自然村绿水青山致富路”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讲解“婺源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月亮湾非遗馆位于婺源县秋口镇石门村,紧邻风景秀丽的月亮湾景区。该馆建筑通过精心设计的展区和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婺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队队员参观月亮湾非遗馆(央广网发 王一瑶 摄)
据介绍,月亮湾非遗馆内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婺源县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踏入馆内,队员们就被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所吸引。从细致入微的“婺源三雕”,到色彩斑斓的民间油纸伞;从古朴典雅的徽墨歙砚,到造型各异的戏剧面具,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关于匠心与传承的故事。队员们在村民的带领下,逐一参观各个展区,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午后,队员们来到石门村查记酒坊,门口的牌坊上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走进酒坊,米酒的香气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式酒水。“这些酒是我们村里的特产,来尝一尝吧!”一走进酒坊,非遗传承人徐女士便热情地招呼实践队队员。说罢,她便拿起旁边的小杯子,给队员们倒了几杯糯米酒品尝。
实践队队员在查记酒坊体验非遗项目(实践队队员王一瑶 摄)
与此同时,徐女士开始向队员们介绍,“我们的酒都是经过特定工序酿造而成的,比一般的米酒口感更好,并且能具有补气血、养容颜、强脾肾等功效。”
“这些年来,我们非遗工艺等产品,不断走出石门村,走向全国各地,带动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婺源县石门自然村文化和旅游负责人俞旺金笑着说。
此次婺源石门村的非遗探访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活动,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之旅。它让队员们对婺源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日前,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石门村月亮湾非遗馆,村民俞容英正在给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探访婺源石门自然村绿水青山致富路”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讲解“婺源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