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林:浓“墨”重彩书写传承
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在旌德县旌阳镇的安徽春林胡开文古艺墨厂,厂长汪春林几十年来如一日坚持古法制墨,传承“灯盏碗烟”技艺,让千年墨香永续……
“徽墨一直享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谈起徽墨制作工艺,汪春林如数家珍。40多年前,14岁的汪春林随父由绩溪转至旌德中学读书,吃住在旌德徽墨厂内。15岁开始随父学艺,并利用节假日在厂内制墨,贴补家用。1978年高中毕业进入旌德徽墨厂成为正式制墨工人,系统学习并逐步掌握了制胶、炼烟、和料、配方等制墨的多道工序,并得父亲手把手传授,掌握“灯盏碗烟”古法徽墨绝技。1987年任旌德徽墨厂副厂长,从事质量管理、产品销售。1992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创办“春林胡开文古艺墨厂”,高薪延聘退休、退职老艺人、老工人,挖掘整理传统工艺,不断研究古代配方并遍访名师,融各家之长,采用传统工艺“灯盏碗烟”技法恢复生产高端书画用墨。
“一点如漆,万载存真”,这是海内外书画家对古法“灯盏碗烟”制墨的蕞高评价。这种极品徽墨制作的过程极为艰难而复杂:采用“灯盏碗烟”制作技法,要使用猪油、桐油、生漆,加上灯芯草燃烧,再用碗收集其烟,并以天然动物香料、金箔、牛黄、珍珠粉、蛇胆及各类中草药等20多种名贵珍稀辅料点烟,加入动物皮胶过文火熬制、捣杵(十万杵)、锤打(千锤百炼)、入模成型、成模、取墨、打磨整理、描金、检验包装等共7大步骤数十道工序制作而成。
120只青花瓷碗,一天10个小时的坚持,只烧得几两烟料,一天也只能做成几两极品徽墨。“烧烟的房间需要密封,不可透风,否则油烟被风吹散,难以收集。”汪春林介绍,这种非遗技艺制作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量小利微。无论点烟,还是和胶、拌料、捣杵、入灰(醒墨)、成形,对温度、湿度等要求都很高。尤其是点烟,其油料配比及取烟时机要随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调适,往往只能在每年的3-5月及10-12月进行,所以古法油烟墨生产十分不易。
近年来,汪春林制作的“灯盏碗烟”古法油烟墨产品墨韵多次荣获大奖,产品于2009年入选外交部礼宾司备选礼品,为祖国传统技艺赢得较高声誉。2015年,墨韵荣获第九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4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2019年,产品在北京大兴机场“国宝之窗”进行展示,获得了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的赞赏。
2004年,汪春林在坚持古法油烟墨生产的基础上,根据汪氏祖先汪镐京于1864年所著《红术轩紫泥法》,恢复生产祖上搁置近80年、在皖南地区早已绝迹的传统印泥制作技艺,取名古艺印泥。旌德古艺印泥制作技艺于2022年入选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经他所制的印泥,匀净透亮,遮盖率高,历久不变,泥质稠度变化小,无油浮朱沉现象,具有光泽、富弹***、不渗红、不霉烂、不硬结等特点,深受书画家好评,供不应求。目前恢复生产的品种规格已达数十种,黑墨红泥,相得益彰,特别是为书画家定制的印泥,深受喜爱。
从业40余年,汪春林本人荣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多项省、市荣誉。面对荣誉,他说:“继续做好技艺传承工作,开发研学产品,让更多人喜爱这项传统技艺,并发扬光大。”(全媒体记者 刘畅)
“自带光环”的宣城,你拍到了吗?
水面有红光!他们发现61条野生扬子鳄
宣城警方重要通告!请您一定注意!
【人物】汪春林:浓“墨”重彩 书写传承
【人物】刘会生:白衣执甲 “医”往无前
宣城市暨宣州区举行2023年防汛抢险演练活动
蕞新发布!事关中小学招生、学区划分
泾县丁家桥镇新渡村开展“携手人道、从心出发”义诊活动
建行宣城分行开展“承五四精神 绽志愿青春”主题活动
宁国仙霞镇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工行宣城分行开展合规宣传教育活动
广德交通四项举措保障“五一”假期交通运输安全
宁国河沥溪街道开展“护企110服务进千企”办实事活动
宁国胡乐镇多点发力清除“一枝黄花”
宁国仙霞镇五个“一”做好假日旅游筹备工作
泾县丁家桥镇新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阅读活动
广德:企业家论坛助推干部补短板
宁国青龙湾管委会开展“五一”安全大检查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