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青烟下的徽墨历经千年而不朽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灯火青烟下的徽墨,历经千年而不朽
宣城驱车赶往旌德,两个半小时的路上,我们遇到连绵的山峦,山脚下静默的人家,环山的碧绿的水和山腰缭绕的烟雾,然后进入旌德,去寻找古老的徽墨工艺。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相传,墨为西周年间歙人邢夷所首创,而古法油烟墨则始于宋朝的张遇,他用云苏子、云黑豆、云花生油所制,并以“供御墨”而闻名于世。
安徽胡开文古艺墨厂创始人——汪春林即依据古法烧制徽墨,传承和恢复了唐宋以来的制墨工艺,称为“古法油烟墨”。古法油烟墨以“灯盏碗烟”为主,所用的油烟原料皆采用蕞原始炼烟法收集。
“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说的即是古法油烟墨的制作过程。古法油烟墨传承人汪春林的厂区并不大,02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机关单位,改制以后汪春林将厂区设立于此。厂区蕞里面一间黑漆漆的房间,便是古法油烟墨工艺的头部道工序——烧烟。
烧烟的房间一片漆黑,只有蚕豆大的灯火闪着微弱的光,因为烟墨极容易被风所吹散,所以整个房间没有一扇窗户。倒扣的碗下是桐油、猪油、生漆的混合,灯芯草燃烧之后的油烟聚集覆盖在碗内。每隔四十分钟,师傅便将碗取下来,用小刷慢慢将薄薄的一层油烟收集起来,每次仅能得数克。
这以后是熬胶,一只大口锅,将动物皮胶加入天然麝香、金箔、中草药等名贵珍稀辅料熬出糖丝的绵软,倒入石臼内的灯盏碗烟里。将特制的胶水搅拌在灯盏碗烟里,经千锤万杵精制而成。
整个过程分点烟、和料、压磨、晾干、挫边、描金、装盒等工序。纯手工制作的古法油烟墨,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经久不褪、馨香浓郁及防腐防蛀等特点。而这样一锭墨的整个制作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一冬一夏才算完成。
挨着墙壁的一圈茶几高的泥台,泥台上的上百盏烧烟油灯,来自油灯的微弱光芒,光火中闪烁的古老工艺,在走进去的瞬间便给你一种原始的神秘的触动,历经千年的传承,“古法油烟墨”令人心存敬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