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绩溪县十大民俗文化

admin8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9

  您现在的位置:绩溪县民俗文化

  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徽墨精品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有的“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有的“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有的“取松烟,择良胶,对以杵力……滓不留砚”,有的“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有的“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其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从现有史料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历宋元明清而臻于鼎盛。在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中,绩溪县就有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清末民初著名的墨模木雕艺人胡国宾也是绩溪县上庄人。他们是清代与民国时期徽墨制作技艺传人的代表,其后代至今仍在当地传承徽墨制作技艺的精髓。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有自己特……[详细]

  手龙舞是流传于绩溪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起源于南宋代初期,绩溪县长安镇宋家、中屯两个自然村盛行此舞演出。民国时期在县内岭北地区盛行演出,建国后沿传至岭南。《手龙舞》为十一二岁男女孩童表演的儿童群舞。道具为篾制作的小龙灯。手龙舞表演时,演员撑一条身长1.5米的小龙,在鼓乐声中群舞。一般为二十条小龙,十个小龙珠。可游艺,可在广场表演,也可在舞台演出,其艺术形式独特,深受百姓喜爱。表演时,孩童穿戴短袄、裤、肚兜、银箍在鼓乐声中表演。“龙聚”、“龙吟”、“翻龙”、“腾龙”、“盘龙”、“飞龙”、“戏珠”、“争珠”等一整套舞蹈动作连串表演,其形式活泼、生动,场面大,充满神气与生机,所蕴含的徽文化韵味极浓。手龙舞为绩溪民间儿童舞蹈中的一枝艳丽的花朵。其艺术形式新颖别致,表演空间大,广场与舞台皆可演出,通过演……[详细]

  秦汉前,绩溪县伏岭镇百姓为“镇山驱虎”而兴起舞徊,以其祈求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宁。历经漫长的年代后,相沿成俗。南宋后,伏岭村人口繁衍,村庄人口兴旺,人们更重视舞徊活动,还造了一个“徊”字予以定名。同时由村中长老定了一套舞徊程式,世代相传。许多百姓还把“徊”作为图腾挂于住宅庭堂供奉。明代中期,伏岭村定于每年正月十五为舞徊日,历时活动三天。是夜,村民与远近赶来的参观者齐集村头河滩祭坛,面对大鄣山鸡鸣尖处的怪石群烧起木柴火堆,两壮汉披着用彩布制成的勇猛神徊出场,绕火堆领舞,随后村民手执油松火把、杉木火把、干竹火把和葵花禾杆火把间掺于锣鼓队、硝铳手、燃放鞭炮人员、钢叉长予队、木棒队伍之间边行边舞徊的表演动作狂放,在鼓乐鞭炮声和呐喊声中作出吃草、喝水、跳跃、狂朴、翻滚、撕咬等动作。随行队伍各作自由表演,……[详细]

  “火狮”这一艺术形式源于明代,稍后于岭北布狮舞。传说当时岭北狮舞大多在白天表演,或在徽戏上演前作热场表演。但在夜晚不能游乡走村。有一纸扎师傅则仿照当地的雄狮扎制了一对“火狮”,中秋节夜,“火狮”队便随龙灯为村民表演。殊不知“火狮”的表演使村民们喜欢无比,之后许多村庄也纷纷前去请这位首创“火狮”的纸扎师傅制作,于是,“火狮”这一民间艺术在岭北流传开来。“火狮”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狮身内点燃腊烛,通体明亮,表演时由两人撑柄表演。另一人为玩狮人,他手持火把,不时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在锣鼓点和唢呐曲牌中表演各种狮舞动作。其场面壮观,颇具艺术品味。至今,绩溪县唯有上庄镇仍保留着这一民间艺术。……[详细]

  民歌和民谣,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绩溪的民歌和民谣,是绩溪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说唱艺术。绩溪是一个悠久的县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绩溪历来重文崇教,民间祭祀活动和节庆活动异常活跃,加之京剧之源的徽剧也发端于此,良好的文化氛围造就了绩溪人具有勤劳聪慧、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天性,人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精神文明,民歌、民谣等文化形式就随之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程而得以发展。民歌、民谣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草根瑰宝,完全是通过代代口传心唱,很少有文字记载,故源于何时难以稽考,早期的作品也难系统采集,近期的作品还存世甚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根据军民的地方流行的民歌进行翻新,创作了革命民歌。建国后县文化部门多次采集整理。1956年底……[详细]

  徽派墙头画属于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范畴,是徽州新安美术的一个分支,广泛运用于徽派建筑的装饰和美化,其特有的制画原料、制作技艺和表现形式构成了徽派建筑美学的独特一绝,成为徽州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项目所在地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西与黄山区(原太平县)、歙县、旌德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至今部分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享誉“古民居建筑博物馆”美誉,境内部分古民居外墙,包括马头墙、屋檐下、窗户及门楼处仍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徽派墙头画。源于新安画派,后经过长年师徒传授流传至今。重要价值和影响:徽派墙头画是……[详细]

  清代中期,伏岭成年男子旅外经商务工人员已超过半数,多从事面馆业,正、二月是面馆业淡季,一年一度回乡探亲,照看在家“留守儿童”,见假日闲散在乡小孩到支祠学戏、演戏是好事,他们支持组织“童子班”,请人教戏,在支祠内搭台演出,形成三门自置行头道具演出,但各门演艺水平参差不齐,观众多寡悬殊。支祠剧场窄小,当有好戏时,外村观众难挤入场。道光九年底建成三间两厢两走廊的徽式戏台,广场可容纳数千人。道光十年元宵节三门“童子班”登台公演。正月十日至十七日演出四夜。每夜三门都要演出节目,先由各门自定节目与排练。演出分头、中、末班出场。演出先后次序于正月十三日由三门值年代表到昌福寺旁的太子庙分二次抽阄确定。头三夜各有头中末班,只是日期不同。第四夜头班加演开台戏比较费事,末班收场在半夜之后,比较辛苦,所以另行抽阄确……[详细]

  绩溪县自古产茶,茶园分布广泛,1850年,创于上海的汪裕泰号将产自上庄镇上金山的茶,于1868年定名为金山时雨,该茶因品质上乘,随即畅销美国旧金山、香港、日本、南洋群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茶“金山时雨”主产区位于上庄镇,毗邻黄山,平均海拔500m。绩溪县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6.5%,县内诸水皆外流,无客水过境,是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徽文化重要发源地,也孕育了极品名茶金山时雨。金山时雨外形完美,制作技艺独特,采摘时间一般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中下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当地俗话称之为“鹰嘴甲”。每千克约两千个芽头。制作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整形)、拣剔等八道……[详细]

  挞粿(音译方言:taguo),是“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绩溪县蕞古老、蕞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各有俗名:若作日常生活的食用品则统称“挞粿”。如是农人上山下田劳作所带的方便吃食则称“冷饭果”。徽商出门做生意带的食品又称“盘缠果”。徽商出门前留下的吃食则叫“记家果”。绩溪挞粿主要集中在岭北一带,以长安镇蕞为突出。光绪十六年(1890),镇头吴永达在镇头开设面点馆,因茶亭下是出外经商、办事必经之地。吴永达做的挞粿质量好、香美可口,来往行人争相购买,由此名声远扬。民国初年,吴永达胞弟吴正太继承,他做的挞粿皮薄、馅多、不跑气,且香味缘风飘至千里。后经几代弟子将这门手艺传承发扬,现在长安镇具有代表性的挞粿师傅有四位,其中常年做挞粿的仅有位于长安镇镇头村车站旁边的春德挞粿,这里的挞粿……[详细]

  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价物。好的印泥出的印文,色泽鲜明深着,具有立体感,不会渗晕,文字醒目清晰,永不褪色,体现在保证收藏书画艺术品的永久价值。绩溪县益寿堂文化用品厂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经营印泥的私营企业,也是绩溪县唯一的一家印泥制作厂家,前身是益寿堂朱砂印泥制作坊。清朝末期,洪益寿在上海广户氏胡开文墨庄专学制作印泥,学成后又将这一技艺传给其子洪光勳。洪光勳后从上海到南京从事文房四宝行业,50年代公私合营后,在南京文化用品厂工作,60年代初全家下放回原籍绩溪县坦头村,80年代初重操旧业,率其子洪哲举创办了益寿堂文化用品厂,专营书画印泥等。2007年,益寿堂印泥获得国家商标局颁发的第4043057号商标注册证,为安徽省头部家。“益寿堂”牌印泥销往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广州等各大城市,同时还销往日……[详细]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绩溪县“五力齐发”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绩溪县“五力齐发”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创建上,甘当黄山“配角”,勇当宣城“主角”,争当全国“名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已跻身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顺利通过省旅游强县专家评审。   启动全域旅游创建。2015年10月该县启动“双创”工作,对照标准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旅游强县。该县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华阳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省新一轮优秀...

绩溪县“手龙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绩溪县“手龙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宣城新闻网讯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结束,绩溪县申报的传统舞蹈手龙舞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国家级名录,这是继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荣膺首批国家级名录之后,绩溪第2个入选的项目。   民间儿童舞蹈《手龙舞》为广场、舞台演出的群舞,其形式活泼、生动,场面大,充满神气与生机,所蕴含的徽文化韵味极浓,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早成大器的美好愿望。...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办公室地址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宣城市,宣城 上庄镇瑞川阁(邮编:245322),于1986-01-08 在宣城工商局注册成立,工厂已经工厂发展壮大的37年,愿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继续为新老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我工厂主要经营徽墨、砚台制造,在职员工有30人,,我工厂与多家宣城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了...

绩溪县上庄镇:共赴青绿铺就山水秀美生态画卷

绩溪县上庄镇:共赴青绿铺就山水秀美生态画卷

  八月,夏光正盛,穿行在千年古镇上庄,小桥流水人家,房前屋后栽树种花;古民居错落有致,石板小巷纵横交织;群山蜿蜒连绵,林木苍翠,如同步入水墨丹青的风景画中。今年以来,绩溪县上庄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开展各类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铺就出一幅幅山水秀美的生态画卷,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上庄群...

绩溪县上庄镇:贫困户爱心传递回馈社会

绩溪县上庄镇:贫困户爱心传递回馈社会

  中安在线 来源:中安在线日中午,一辆农用三轮车驶进瑞川村村部院内,下来一个老人。瑞川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热情地接待这位老人,老人是本村花楼组的贫困户程兴汉,见老人情绪激动,微颤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便上前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老人说“我是来捐款的,蕞近看电视报道武汉的疫情那么严重,好多人得了病,真的好担忧啊!老话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己老了,没什么能力,我就想来捐几百块钱,也是我...

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介绍-地理位置-风土民情-特产美食

绩溪县临溪镇周坑村介绍-地理位置-风土民情-特产美食

  安徽省颖上县夏桥镇张泊渡村发生一起重大刑   颖上县夏桥镇张泊渡村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   颖上县夏桥镇张泊渡村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   安徽省颖上县夏桥镇张泊渡村发生一起重大刑   仙游县枫亭镇和平村一超市发生一起命案三死   江津区农委召开汛期涉农安全工作会   区农委认...

绩溪县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有什么典故?

绩溪县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有什么典故?

  绩溪邑小士多,东南邹鲁,代有闻人。“绩溪三胡”便是杰出的代表,世界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名垂千古。北宋名臣胡舜陟、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许家朋、近代教育家胡晋接、工程院士章基嘉、“湖畔诗人” 汪静之等一大批仁人志士青史流芳。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

绩溪县五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绩溪县五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7月21日,绩溪县华阳镇五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关工委、社区妇联组织社区的未成年人走进了制墨车间,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在制墨车间里,制墨人向孩子们介绍了制墨的流程,并现场展示了杵捣捶墨等制墨工艺,他说道:“别看这小小一方墨,简单地说,它经过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等十余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