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积极打造徽墨人才队伍助推徽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徽墨发源地的绩溪县,有关悠久制墨历史。近年来,随着绩溪县徽墨传统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获得了“中国徽墨之乡”称号,作为绩溪徽墨产业的龙头企业绩溪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又是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然而随着现代人们书写习惯的变化和徽墨市场的萎缩,徽墨产业的的发展和传承遇到的瓶颈,徽墨技能人才队伍更是缺乏。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绩溪县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调查摸底,建立徽墨人才库。徽墨制作是种传统工艺,目前,绩溪县徽墨企业中没有一家产值达到规模企业标准,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企业,部分还是半工半农,间歇式生产。针对这一状况,我县积极深入徽墨企业及徽墨生产厂家进行调查了解,对徽墨技能人才逐一登记造册,及时建立徽墨技能人才库和徽墨技能人才通讯录,方便徽墨技能人才之间的联系,同时还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及时为徽墨企业提供制件、销售等信息。
二、大力宣传,更新徽墨人才观念。以前,由于徽墨市场发展好,徽墨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很高。现在,随着徽墨市场的不振和徽墨制作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徽墨生产车间,徽墨工人身上沾了黑色的原料,很多人就认为墨很脏,不愿意从事徽墨制作。针对这一状况,我县积极组织徽墨专业人才拍摄徽墨制作记录片,充分发挥电视、网络优势,大力宣传徽墨制件过程,让更多人了解徽墨制作过程。一位看过记录片的人就说,“原来制墨的过程是非常干净的,只不过颜色是黑的,并不是什么不体面的工作。”
三、加大交流,提升徽墨人才技能。一是不定期开展徽墨制作的各种技艺交流、研讨、展览活动,深入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传统徽墨生产技艺讲座等,积极为提升徽墨人才技能搭建平台。二是积极开展徽墨老艺人传承活动。定期走访徽墨老艺人,对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徽墨老艺人,聘请到徽墨企业当技术顾问,做好徽墨技能的传承。
四、整合资源,聚拢徽墨人才。认真收集、整理了散落民间的古旧墨模、墨谱以及制墨史料。加大徽墨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徽墨生产原料的质量与供给。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利条件,积极申报促进徽墨产业化发展的新项目,建立徽墨产业文化园,集产品展示、技艺传承、研究交流、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采用多种形式设立徽墨制作流程展示区、产品检测检验区、制作体验区、数据库和宣传演示中心、徽墨研讨及院企合作中心,发挥徽墨集群效应。
[上一篇]绩溪县突出“三体”齐抓 推进企业自主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