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绩溪县: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admin8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8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绩溪县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组织优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五百工程”,着力打造一支以掌握特殊技艺的能工巧匠、善于开拓创新的经营能人、拥有一技之长的生产能手为重点的乡土人才队伍,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扩大“影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乡”的集群发展效应。

  大力开发乡土人才资源,不断充实乡土人才“蓄水池”。把乡土人才“挖”出来。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摸底调研,充分挖掘散落在乡村民间的熟悉乡土人情、专业技能成熟、示范引领显著的乡土人才,纳入乡土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各类在库乡土人才3500余名,形成了以胡开文墨厂和良才墨业为龙头的徽墨产业群、以徽雕文化园为龙头的木雕产业群以及以文革砖雕工艺厂为龙头的砖雕产业群。

  把在外人才“召”回来。实施“能人回归”,建立完善人才乡贤数据库。设立5个驻外人才工作站,打好“乡情牌”,主动向在外乡贤能人伸出“橄榄枝”,吸引人才回归。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拓宽选人用人视野,8名致富能人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14名乡土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占新进班子成员的48.3%。

  把紧缺人才“引”进来。印发《绩溪县企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试行)》,积极落实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将乡土人才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范围,常态化开展走访、座谈、慰问活动,在薪酬待遇、生活保障、就业补贴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暖心措施,集聚乡村振兴领域紧缺专业人才。

  抓好人才赋能“蕞初一公里”,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分梯次、分领域、分行业培养,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名师带徒培育一批。实施“名师带徒”工程,依托2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12个省、市、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采取“阶梯式”培养,着力推动形成“1年成形、2年成才、3年成骨干”培养模式。目前,共培育涵盖徽墨、徽州三雕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传承人23人,市级“四带”乡土人才87人。

  职业技能培育一批。依托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品牌,打造“绩溪金徽厨”劳务品牌,推出“徽菜师傅”培育工程,采取“政企合作+全民参与”的市场推广模式,实施“十乡百碗”“千店万厨”工程,与北京、上海以及合肥等地知名餐饮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累计培育了中国烹饪大师、名师30余人,省级烹饪大师、名师200余人,年创劳务收入4亿元。

  专家扶持培育一批。强化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供“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实地指导。开展省高层次专家团服务绩溪乡村振兴活动,邀请13名农业、林业和医疗等行业省级专家开展支持指导,举办培训8场269人次,座谈交流16场111人,现场解决疑难技术问题64个,为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39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选派100余名科技特派员,努力实现行政村(社区)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搭建乡土人才创业创新平台,拓宽各类人才服务农村渠道,强化政策保障,让乡土人才安心扎根乡村。加大评选奖励力度。开展“十佳带动能人”评选,选树先进典型30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十佳带动能人”参加各级工匠、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术能手、标兵等评比。完善乡土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评选表彰首批乡村振兴能人100名,大力营造“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推行“致富能人+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工艺+扶贫”等模式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工匠、农村电商带动作用,让贫困户、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带动脱贫户219户;市级以上合作社53家,带动脱贫户689户;市级以上家庭农场70家,带动脱贫户236户。

  加强政治引领吸纳。注重在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积极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制定出台面向优秀村(社区)干部招考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实绩突出的优秀村(社区)“两委”干部中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名,吸收2名乡土能人(村干部)进乡镇党委班子,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原动力”。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绩溪县“五个结合”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绩溪县“五个结合”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

  一是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根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5年近期、10年中期和15年远期目标和保护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二是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坚持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同时,选择徽菜、徽剧、徽墨等特色鲜明、价值颇高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保护。   三是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抓住建设绩溪博物馆的契机,开...

绩溪县“五力齐发”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绩溪县“五力齐发”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创建上,甘当黄山“配角”,勇当宣城“主角”,争当全国“名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已跻身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顺利通过省旅游强县专家评审。   启动全域旅游创建。2015年10月该县启动“双创”工作,对照标准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旅游强县。该县成功列入全国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华阳等4个乡镇被评为全省新一轮优秀...

绩溪县“手龙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绩溪县“手龙舞”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宣城新闻网讯 近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结束,绩溪县申报的传统舞蹈手龙舞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国家级名录,这是继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荣膺首批国家级名录之后,绩溪第2个入选的项目。   民间儿童舞蹈《手龙舞》为广场、舞台演出的群舞,其形式活泼、生动,场面大,充满神气与生机,所蕴含的徽文化韵味极浓,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早成大器的美好愿望。...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

  绩溪县上庄承文堂胡开文墨厂办公室地址位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宣城市,宣城 上庄镇瑞川阁(邮编:245322),于1986-01-08 在宣城工商局注册成立,工厂已经工厂发展壮大的37年,愿与社会各界同仁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继续为新老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我工厂主要经营徽墨、砚台制造,在职员工有30人,,我工厂与多家宣城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重信用、守合同、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了...

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

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

  上庄老胡开文墨厂介绍 绩溪县上庄老胡开文墨厂坐落于徽墨大师胡开文及大文豪胡适的家乡——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上庄镇萃集胡开文制墨高手,传承着胡开文传统制墨工艺,素有:“天下墨业在绩溪,制墨高手数上庄”之美誉。 1979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胡开文弟子响应国家号召,为传承胡开文传统制墨工艺,1981年上庄在外的老墨师们纷纷返乡创业,首任厂长胡昆及现任厂长胡嘉明等11人整合上庄当地制作...

绩溪县上庄镇:共赴青绿铺就山水秀美生态画卷

绩溪县上庄镇:共赴青绿铺就山水秀美生态画卷

  八月,夏光正盛,穿行在千年古镇上庄,小桥流水人家,房前屋后栽树种花;古民居错落有致,石板小巷纵横交织;群山蜿蜒连绵,林木苍翠,如同步入水墨丹青的风景画中。今年以来,绩溪县上庄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开展各类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铺就出一幅幅山水秀美的生态画卷,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上庄群...

绩溪县上庄镇:贫困户爱心传递回馈社会

绩溪县上庄镇:贫困户爱心传递回馈社会

  中安在线 来源:中安在线日中午,一辆农用三轮车驶进瑞川村村部院内,下来一个老人。瑞川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热情地接待这位老人,老人是本村花楼组的贫困户程兴汉,见老人情绪激动,微颤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便上前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老人说“我是来捐款的,蕞近看电视报道武汉的疫情那么严重,好多人得了病,真的好担忧啊!老话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己老了,没什么能力,我就想来捐几百块钱,也是我...

绩溪县五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绩溪县五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7月21日,绩溪县华阳镇五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关工委、社区妇联组织社区的未成年人走进了制墨车间,开展未成年人徽墨制作体验活动。   在制墨车间里,制墨人向孩子们介绍了制墨的流程,并现场展示了杵捣捶墨等制墨工艺,他说道:“别看这小小一方墨,简单地说,它经过了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包装等十余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