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双节”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原标题:绩溪:“双节”文旅市场“热”力十足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绩溪县推出超多主题文旅活动,无论是感受传统文化还是游于山水田园,都让市民和游客惊喜连连。
华阳镇举办古城文化旅游节,汇聚古筝和二胡弹奏、象棋对弈、灯笼作画、书法等多个项目;糸巷开展马戏美食嘉年华,小吃市集、马戏表演、儿童娱乐项目火热呈现;绩溪博物馆推出“庆中秋 迎国庆,博物馆里过双节”系列主题活动;省“十佳深夜食堂”中国徽菜(徽厨)博物馆推出“戏曲进包厢”活动,一剧千趣,徽菜饕餮,盛宴满堂,让观众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浓厚节日气氛。10月1日国庆节当天,中国徽菜(徽厨)博物馆就餐19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3万元。
9月23日至10月31日,家朋乡尚村举办了2023绩溪农民丰收节暨第七届“忆乡愁”民俗文化月活动,亲子露营基地国庆活动,游客感受体验古法手工制作技艺、真人CS对抗、万人飏灯祈福、品尝农家特色美食、帐篷夜观星空等精彩活动,远离城市,身心放空,亲近自然,畅享皖南乡村美好。
绩溪用心谋划、匠心打造、倾心推介,为广大游客呈现美食寻味游、非遗体验游、徽廉初心游等多条主题推荐路线。古道林荫遍布,峡谷险峻幽深,古镇质朴典雅,相约自在绩溪,难忘只属绩溪。一条条美食路线,一方方古村院落,串起秀丽山水,联结地方风味。袅袅炊烟,媲美诗画山水,夜幕降临,择一民宿,静静地隐匿在山乡深处,在归园田居中品味一份难得的悠闲自在。
来到绩溪,游历美景、品味美食、感受徽文化、对话绩溪市井生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产伴手礼啊?”上品高山云雾茶“金山时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绩溪火腿”,工序繁多、工艺考究、精工细作编织的绩溪竹编制品成为国内外游客挑选旅游纪念品的热门首选。绩溪燕笋干、山核桃经久不衰,徽乡美味扮靓餐桌;“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绩溪徽墨结缘山水丹青,成为徽州的又一张名片。
近郊游、乡村游等城市周边游备受游客青睐。不少市民走进乡村、住进乡村,邂逅自然野趣,畅享田园时光。挖红薯、挖荷藕、捞鱼、放牛、放烟花、包粽子、做拓粿、糊灯笼、开一场乡村音乐会,放一场露天电影……诗意的田园风光,不仅吸引市民打卡,也让一大批游客停下脚步,品味乡村“慢生活”。位于“摄影小镇”家朋的“农家小苑客栈”生意红火,老板忙前忙后、热情招呼,为游客准备当地美食,提供宾至如归的热忱服务。为丰富中秋国庆期间景区业态,“徽州之源 自在绩溪”绩溪县2023国庆中秋“非遗(送戏)进景区”专场演出先后在龙川景区、徽杭古道景区举办,徽剧非遗巡游展演在龙川景区开展,在中国传统村落上庄镇余川村,传统舞狮节目“双龙拱秀”扮靓常溪河畔,民俗意蕴悠远。
行走水乡,沉醉葱茏与诗意。位于城郊3公里处的古村亲水农文旅品牌示范项目“仁里水乡”在这个假日赚足了流量和欢乐。水乡乐园里诸多乡村、自然、原生态亲水项目,原汁原味地还原乡村田园生活和亲水体验,孩子们欢呼声不断,大人们拍照咔嚓咔嚓,游客们喝彩声连连,好一派热闹欢腾的节日盛景。
中秋国庆假期,全县公共文化场馆共接待市民和游客近1万人次。绩溪博物馆举办“庆中秋 迎国庆,博物馆里过双节”系列主题活动,夜游博物馆、“假期不打烊”活动通过古筝、戏曲等文艺表演,配合精彩的灯光秀,奏响“夜之乐章”,让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与艺术共生、传统与现代交汇,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县图书馆线上开展“仲秋盈月苍穹,倾城桂香迎国庆”知识竞答活动,线下开展电影放映和抗美援朝主题展览活动,厚植家国情怀,吸引1800余人参与。
绩溪县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占地750平方米,以“蕞现代的方式展示蕞古老的非遗”。展示中心采用“图文展板+实物+场景+非遗数字化影像”展陈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展示绩溪非遗,陈列展品100余件,涉及传统舞蹈、音乐、传统工艺等多种项目类别。同时,以VR/AR/MR以及裸眼3D的全数字手段,立体展示绩溪特色非遗项目、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来自甘肃的洪先生表示:“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沉浸在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里面,这个能看到、能玩到的非遗展示中心真不错!”
为确保游客在绩出行安全,绩溪各地周密部署,确保中秋国庆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假日期间,加强执法检查和景区巡查,绩溪县文旅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02人次,对绩溪县文旅市场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30家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4处。深入各重点景区景点及街区,规范商户经营秩序,引导做好文明经营服务,优化市场环境。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旅游、文明旅游宣传,营造文明安全旅游良好氛围,持续开展景区周边人居环境打造、内部节点优化美化、住宿餐饮品质保障等工作,倡导安全、文明、健康旅游新风尚。从大街小巷到景区乡村,文旅志愿者和公安干警步履不停,服务至上,以饱满的热情、温馨的服务,热忱奉献、履职尽责,扎实构筑文明坚固、安全美好的蕞美风景线。
丨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安徽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