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有个绩溪朋友啊②丨今天请大家品味徽文化
原标题:谁不想有个绩溪朋友啊②丨今天请大家品味徽文化
谁不想有个绩溪朋友啊①丨今天请大家吃徽菜
《谁不想有个绩溪的朋友啊》系列推文
绩溪县因水而得名,据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故名绩溪”。
绩溪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探寻徽文化的蕞佳去处。
“徽州三雕”为中国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着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三雕”艺术犹如三颗璀璨明珠,至今光彩夺目。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徽州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俗话说:“天下墨业在徽州。”徽墨,便是徽州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徽墨制作技艺是绩溪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徽墨是中国特有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松烟何所去,墨语落徽州。”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创造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了古徽州劳动人民的智慧。
走入中国徽墨文化园,扑面而来的便是浓浓的墨香。进入制作园区,可以了解徽墨的发展史、原材料和制作工艺流程(点烟、熬胶、和料、制墨、晾墨、描金等)。从一件件制墨工具到一道道繁杂工序,能深刻地感受到了徽墨的工艺美学以及其中所传承的工匠精神。
好听的曲儿从儿时响起,久久不会停歇。在绩溪,一首首经典的戏曲都成为刻在心底的记忆。绩溪有戏,那便是徽剧。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1949年后定名为徽剧。徽剧为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其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徽剧传统的服装包括蟒、靠、褶、盔帽、靴鞋等附件,又名戏衣,俗称行头,人物的冠戴即称盔头。徽剧服装具有很浓烈的民族性与服饰性。它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和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色彩学和工艺美术的绘画原则。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徽剧)之乡的绩溪县伏岭镇,徽剧在这里传承有近200年历史。这里有句俗语“锣鼓响,脚板痒”。也正是这句话,说明了徽剧艺术在伏岭群众中的文化艺术魅力。在徽剧陈列馆中,游客朋友们不仅可以参观徽剧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利用虚拟拍照、现场打印系统体验虚拟穿上徽剧古戏服。
丨来源:绩溪县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