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开文相关信息 > 正文内容

走进徽杭赏古韵江南2024羊城晚报徽杭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admin8个月前 (09-23)胡开文相关信息13

  这个暑假,数十名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踏上徽杭之旅,开展了一场为期六日的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双眼和心灵深切感受江南的美景与独特韵味,同时以笔触和镜头为媒,精心记录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无穷魅力。

  今年国庆假期,我们将再次启程,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乎笔、墨、纸、砚的徽州研学之旅。诚邀“羊小记”们报名共赴这场文化盛宴,一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烟雨朦胧的西湖畔,到古韵悠长的徽州古城,六天的研学里,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们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息都浸染着文化的芬芳。

  西湖之畔,碧波轻漾,柳丝轻拂,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学生们登上雷峰塔顶,俯瞰西湖十景,吟诵起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声声入耳,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更是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一刻,文化之美如此生动而具体。

  踏入徽州,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走进了宏村,欣赏徽派建筑,沉醉于古徽州的精湛工艺之中。在徽州雕刻博物馆,学生们围坐在徽雕师傅身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一刀一划间透露出的匠心独运,深度体验徽雕的魅力,“繁复细腻的图案仿佛是时间的低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学生记者梁缘如是感叹。

  羊城晚报学生记者还探访了老胡开文墨厂,踏入厂房,一股浓郁而独特的墨香扑鼻而来,在师傅的引领下了解徽墨制作的复杂工艺,更亲手体验了徽砚雕刻的乐趣。石料温润如玉,刀锋游走其间,既展现了力度之美,又保留了天然韵味。学生们或凝神思考,或小心雕琢,那一刻,他们用心感受着每一块徽砚背后的故事与温度。

  此次徽杭深度体验之旅,学生们在行走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学会敬畏自然,尊重传统,更坚定了文化自信与传承的使命。未来,这段旅程的记忆都将如同徽墨般,历久弥新,香远益清。

  羊城晚报学生记者们还深度体验当地生活。来到蜀源,村民们用一场充满力量与活力的草龙舞为学生们拉开了一场视觉盛宴。舞动草龙对体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们却乐此不疲地体验着,在这欢声笑语中感受徽州的文化韵味和村民们的淳朴热情。

  舞完草龙,学生记者们又踏入了另一番天地——村民的菜地。在这里,他们亲手采摘新鲜的蔬菜,准备晚上的聚餐,还体验了一把亲手包饺子,“不同于常见的圆形饺子皮,这里的饺子皮竟是方形的,我特别激动开心。”学生记者李承骏这样表示。“当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出锅,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学生记者梁麦诗说道。味蕾上的享受与心灵上的愉悦交织在一起,成为了难忘的记忆。

  傍晚时分,学生们又亲自上阵,体验炒菜与烧火的乐趣,夜幕降临之时,璀璨的烟花划破天际,为这充实而美好的一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照亮了每个人心中的温暖与感动。

  此外,学生记者们还走进了谢裕大茶园,亲身体验了从采茶到制茶的全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茶农的汗水与智慧。在茶香袅袅中,他们学习如何品鉴黄山毛峰茶,理解杯中之物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每一口茶,都是对历史的回味,对自然的致敬。

  此次徽杭行,羊城晚报的学生记者在这片土地上收获知识与体验,学会以更加开放和敬畏的心态拥抱多彩的世界,倾听每一片叶子的故事,去感受每一滴露水的温度。

  这,就是研学的意义,也是成长的足迹。

  这次,我以“羊晚小记者”的身份赴徽杭游学,这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收获的旅程。登上雷峰塔,俯瞰西湖美景,感受历史的厚重。浙江省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让我触摸到了古代文明的脉络。

  漫步在浙江大学,我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它激励我努力追求知识。徽州文化博物馆和徽州古城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让我对传统有了更深的理解。胡开文墨厂中,目睹制墨工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宏村的如画风景令人陶醉,而唐模的体验则让我亲近了当地的生活。

  我们这些“羊小记”也参与了整个研学活动的报道与采访,我也深深感受到记者工作的不易。这次游学,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明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每一次的游历都是一次心灵的滋养,激励着我不断探索,努力丰富自己的内涵。

  ——羊城晚报学生记者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陈楚皓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羊城晚报徽杭研学夏令营,踏上徽杭古道。在杭州,我们游历了西湖与雷峰塔,感受杭州的历史文化魅力;参观了东方的剑桥大学——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理念。在“东南邹鲁”的徽州,我们走进老胡开文墨厂, 体验徽墨描金与款砚雕刻;走进谢裕大茶博园内,当一回茶农,体验采茶杀青,并品尝徽州绿茶与红茶;走进宏村,打卡网红景点月沼;走进蜀源,观赏绚丽烟花。我们来到唐模,拓印书法作品来到西溪南,在丰乐河边戏水;来到徽菜博物馆,学唱黄梅戏。这次旅程我收获满满,既汲取了知识的养分,丰富了内心世界,真可谓是一段难忘而有意义的经历!

  ——羊城晚报学生记者 广州市第六中学鹭江校区 梁苡晴

  在这几天里,我跟随羊城晚报一起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杭州和被文墨渲染的徽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课文里的黄山奇石、西湖,这里我们置身于古诗里的小桥流水人家以及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我蕞喜爱的却不是三潭印月的美景,而是宏村老人的浓浓人情味和民间工艺品上的******故事。徽杭研学之旅虽已告一段落,但那些历史、人文的记忆已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如果有机会,我想再次来踏足这片土地,用我自己的方式探寻残余在历史长河中的点点墨印,将这里的文学艺术揽入怀中。

  ——羊城晚报学生记者 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花地湾校区 梁缘

胡开文徽墨:13391219793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葛毅明微信号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让Ta们脱颖而出!蚌埠这类人群评职称可享激励…

让Ta们脱颖而出!蚌埠这类人群评职称可享激励…

  日前,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下发通知,启动乡村振兴人才职称申报工作。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凡是扎根乡村、振兴农业的人才,符合条件的均可申报,获评人员可享受相关激励政策   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主要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新型企业经营...

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黄山旅游节加速徽文化“出圈”

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黄山旅游节加速徽文化“出圈”

  央广网黄山9月18日消息(记者鲍玉婵)9月16日晚,2023年黄山旅游节在安徽歙县徽州古城盛大开幕。已经成功举办了24届的黄山旅游节,今年首次在歙县举办。   2023黄山旅游节开幕式(央广网发 施亚磊摄)   本次黄山旅游节与以往举办有所不同,不仅时间跨度久、活动数量多,而且在举办规模上更是联动蕞广的一次旅游盛会。...

让数字科技扮靓绩溪文旅:绩溪主题光影艺术展开幕在即

让数字科技扮靓绩溪文旅:绩溪主题光影艺术展开幕在即

  来源标题:让数字科技扮靓绩溪文旅:绩溪主题光影艺术展开幕在即   近日,在安徽省绩溪县,“徽韵绩溪百里画廊”的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整装待发,开幕在即。地域文化与数字科技的融合,自然山水与艺术创想的碰撞,当时尚前沿的沉浸式艺术展落地生态县城,这是绩溪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数字科技创新的综合体现。借此契机,有望为绩溪文旅寻找新的数字转型动能,扩大绩溪的文旅品牌影响...

记制墨工艺流程——观胡开文墨场有感

记制墨工艺流程——观胡开文墨场有感

  2011 年 4 月 6 日星期三,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参观了胡开文墨场,通过接待人的认真介绍 和讲解,使我对胡开文墨,制墨的工艺流程有了很详尽的了解。   徽墨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徽墨的制作工艺包括练烟、制胶、和料、杵捣、压模、晾墨、 打磨、描金、试墨、制盒、包装,可以说每一步都是饱含了制墨人的辛劳与汗水。徽墨制作 工艺大致分 9 步。 1.炼烟(如下图)...

记忆中的 芜湖胡开文墨厂

记忆中的 芜湖胡开文墨厂

  久别故乡芜湖,世事沧桑巨变,因喜好书画收藏,家中收藏有不少安徽书画家朋友当年挥毫泼墨所赠墨宝。每每展开欣赏,更觉技高艺雅,情愫蕴藏。   这其中的一幅书法作品,是我当年的挚友,青年书法家汪小龙所赠。书法内容是清代姚鼐论书法的绝句,让我手抚卷轴感慨无限,惆怅良久!突然想起什么,随即赶紧翻箱倒柜,找出一装潢古朴精巧,形如墨块的木质小盒子,上书四个烫金大字“开字墨汁”。...

论道黄山-大卫地板皖鄂经销商会议隆重举行

论道黄山-大卫地板皖鄂经销商会议隆重举行

  【中华地板网】 6月26日,大卫地板皖鄂区域经销商会议在安徽黄山胡开文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论道黄山”为主题展开。会上,大卫地板董事长蒋卫、营销总监助理兼皖鄂大区总监蒋震、市场部经理陈乐新、湖北区域负责人何杰以及皖鄂地区经销商代表发表讲线年发展战略及未来规划。 会议现场 公司董事长蒋卫与大家一起回顾了大卫地板近一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2011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楼市政策的.....

评展|乌镇的“巴尔扎克桥梁”“输入法”时代的徽墨工艺

评展|乌镇的“巴尔扎克桥梁”“输入法”时代的徽墨工艺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展览。乌镇木心美术馆的“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以木心为载体讲述文学与绘画艺术;上海徐汇艺术馆的“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在“书写”被“输入法”替代的时代,回望过去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的年月,引申出“非人磨墨墨磨人”的思考。   评展:展览似乎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以展现巴尔扎克的影响,...

试看徽茶再崛起昔日“巨业”今“抱团”

试看徽茶再崛起昔日“巨业”今“抱团”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水墨深处,每个古古的村落都还沿用着古人取的名字。徽州的文明里有几个重要的表征:徽墨、歙砚、茶叶……后者还曾是徽商的“巨业”明珠。徽茶起起落落的往事,如同遗落在历史间隙里的珍珠,有常人触不到的况味,忘不掉的辛酸。新时期的徽茶,在由淡转浓的笔锋下,正创设着怎样的图纸?   北京马连道素来商铺横陈,繁荣却也杂乱。但细心的人们现在走过街北口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