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徽商会玩!胡开文集锦墨所有清朝人都想入手一套
御园墨的墨范,据说是胡开文不惜耗费巨资,专门买通宫廷内部官员,私下搜集到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北海、中南海等御园的蓝图,然后邀请名家名匠绘制雕刻而成的。而事实上,这只不过是胡开文墨店后期的老板为提高自己墨店的声誉而打出的口碑式广告。早在乾、嘉年间,御园图稿是由皇帝授意,经由当时清廷内务府造办处主持,派遣如意馆画家、画工在各处园林绘制画稿,再由御书处“墨作”的“南匠”们分工精制而成。
后来此图样被发往徽州,为当地墨坊承办“贡墨”所用。此后徽州各墨家都有仿制,在乾隆年间的曹素功墨店即深谙此道。光绪年间,胡开文墨店内雕刻师王绥之等人呕心沥血经数年模仿雕刻成“御园图”墨,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此后一百多年一直是胡开文的拳头产品。在清末,胡开文墨店在其《苍珮室墨品》所列:“御园每部三两二钱”。而浙江杭州著名的“邵芝岩笔庄”也在其《徽墨价目表》中将御园图墨列于首位,“精致御园图(全套):售价72元”。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这应该是清末民初文房用具中蕞昂贵的礼品墨。
胡开文的创建者是胡天柱(17421808年),原名胡正,字柱臣,号在丰。徽州绩溪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接替“汪启茂墨室”,在休宁县开设“胡开文墨店”。胡开文本是店名,别署“苍珮室”。传说胡天柱曾为自己的店面取号问题而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他在回家的途中,路过一个路亭小憩,看到亭内匾额上的“文运宏开”四个大字,便突发奇想,将这四个字分为四个签,以抽签来定牌号,结果抽出“开”、“文”两字,因而以“胡开文”作为招牌字号了.
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按易水法制,又有所创新,即重经济效益,更重质量。胡天柱去世后,由其次子胡余德总掌店事。胡余德(17621845年),又名正,字端斋,号朗荣,其经历了胡开文墨业创业、守业和创名的艰辛,是胡开文墨业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世人经常将其与其父胡天柱混淆。他极注意制墨的质量,以“造型新颖,墨质精良”著称,因而对其家族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徽墨制造技术的发展、传播和保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战乱和社会的转变,徽州制墨业逐渐衰退,大部分名家、名品的声誉也随之冷落,唯胡开文一家独呈一时之秀,一直保持着兴盛的局面,经历了六代传人。至清末,特别是同治、光绪年间,胡开文不断壮大,分号遍及大半个中国。1910年胡开文墨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章,1915年所制之地球墨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
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锭胡开文款麒麟仁兽墨。墨面为麒麟立像。墨背有填金楷书四言《咏麟》诗,又钤“胡氏”、“开文珍赏”印。墨侧题“乾隆年制”。此锭系“瑞庆图”套墨中的一式。有人认为此墨是胡开文******极少的乾隆年制墨,反映了胡开文墨店初期的制墨水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据胡开文在乾隆年间还是地方上默默无闻的墨店的历史事实,此墨应该为后世胡开文的仿制。即便如此,此墨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胡开文集锦墨的风采。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2012年8月刊《墨上的繁华旧梦—胡开文与集锦墨》原文作者:林欢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