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墨条:神五与老冯(冯良才)论墨
启明按:这篇文章是启明根据书法江湖2006年网友“BDEY7188”发的帖整理的,因为文中提到了艺粟斋,所以此处老冯应该是艺粟斋的掌门冯良才先生。文章其实是两位老师的对话录,冯老师在文中回答了很多用墨条的朋友可能都会有的疑惑,转载于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问:墨的开裂,对于北方朋友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答:墨的开裂与制作过程有很大关系,但是也与时间地域有关。春夏季节,墨一般不会开裂,秋冬易裂。
西北方易裂,但东南方好一些。(看来直西兄的墨想不开裂也不可能)一般而言,每次磨好墨,应该用纸擦干净,放回木盒,可以确保不开裂。
我这次的墨的一大优点是怎么用,墨口不会发泡,膨胀,破碎(杂质多的墨墨口易碎),使用多久也不会变形。
古人的好墨使用后,墨口边沿完整,锐利,可以用来裂纸。
问:许多朋友认为墨不黑,不如墨汁方便
答:用墨和用墨汁写就的作品,就墨色而言完全两个层次,两种概念,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许多网友对传统好墨的优点不了解,所以有些误解。
用好墨写就的作品,笔划之间层次清晰。每一笔里面可以做到墨分五色。而墨汁写的作品,墨色呆滞,不通透。
关于墨的黑,也是墨汁所不能比拟的。好墨写的书法,装裱后明显比装裱前要黑,并且黑色还会加深。墨汁刚好相反。
关于墨的黑度的鉴定,就与蕞黑的一得阁墨汁比较。分别以一得阁墨汁与良才墨磨出的墨同时各书一张。在刚开始看不出大分别,一周后,墨明显比墨汁作品要黑,装裱后区别更是明显。
你现在用的良才墨汁,是我几年前研制的,现在配方有所改进。
蕞近又研制成功了松烟墨汁,以后你可以拿些去用用。
答:是的,当今能自己炼烟的,主要是我和苍佩室两家。
古人是以一个碗罩在桐油灯的上面收集烟。现在是滚筒式的。二十多斤油可以炼烟一斤。
油烟材料主要是桐油加猪油,桐油加香油,桐油加生漆。其中生漆很容易使人过敏,哪怕不碰到皮肤也会过敏,很危险。日本人分不清这些材料的区别,所有上海墨厂就笼统的叫做101至107。
松烟的炼制是用窑上面有一个斜的烟囱,松烟会落在烟囱里。一小碗松烟,就要一大缸水淘洗。松烟浮在水上,尘滓会沉入水中。
至于炼烟的材料,确实是整棵松树放进去烧的,别的材料不会混进去。
松烟墨的制作,手续非常繁杂,许多厂子只淘洗一遍,那肯定不行。
我的松烟墨你一定要好好用。这松烟是用明人的方法制作,有董其昌的墨色效果。
只是古人的松树大多是老松,树高参天,松脂丰富,墨色更黑。
问:炼烟成本如此高昂,为何不用一些高科技?
答:上海墨厂曾经请化工研究所对一些好墨进行研究。对墨里面的成分,材料等等都作了分析,配方也拿出来了,用光谱仪也好,用纳米材料的炭粉也好,可是制作出来的墨并不是那么回事。
问:谈了这么多,能否教我绝招,一眼就能看出墨的好坏?
答:墨的好坏,制墨人蕞清楚。使用者只有用了之后才会明白。不过,你可以看看墨的表面(不是指墨口),又黑又亮的,大多含有碳黑多,是差墨,好墨表面反而是发灰的。
问:为何有许多朋友有好墨,写出来的字还是发灰呢?
答:和用纸及用笔水准也很有关系。
用墨讲究,用纸也需讲究。我的很多朋友是直接到宣纸厂订制的,看能否达到要求。
现在的一些日本纸不错,他们把纸浆破碎,用喷***制作。
问:前些天我去朵云轩,看到韩天衡与高式熊的作品墨色奇特,是古墨吗?
答:韩天衡用的是我的墨。这次我墨试制成功,他使用后特别高兴,以为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墨了。墨上面的艺粟斋三字便是他题写的。前些天,他去日本,又打来电话,让我制作一批,他带到日本去送朋友。
高式熊用墨汁居多,他的墨汁是我用纯油烟给他配置的,成本特别高。
谢稚柳对墨很讲究,总是让我精益求精。陈佩秋对墨无所谓。李可染先生的夫人好用大墨,每条得四两以上。
答:大墨非常不好做。古人小墨5钱,一两就算是大墨了。
答:你这些屯溪胡开文的唐墨是好墨。越用越发墨。
唐墨的唐是指中国,不是指唐朝的唐。
只是你的唐墨是四年前生产的,那时候配方还不完善。
上海墨厂的醉墨淋漓也是一块好墨。采用传统胶重制法。下墨慢,可是墨色极好。
答:我出生于制墨世家,我外公是上海墨厂的,我父亲是老胡开文的。
我现在对墨的研究和革新,很多是基于上海墨厂和胡开文的配方的基础上的。
上海墨厂是中国历史蕞悠久的正规墨厂,生存有四百多年了。后来的胡开文也是从中衍生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