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绩溪蓝”的背后
中安在线 来源:中安在线月,进入了酷暑之期,绩溪县城区自动空气监测站显示城区的大气颗粒物浓度PM10和PM2.5均创下历史新低的34.6和13.8(微克/立方米)。社会大众特别是摄影圈朋友纷纷通过微信朋友圈互相传递盛赞“绩溪蓝”的照片图文,一时间,美丽的“绩溪蓝”自然生态环境和微信圈图文并茂的美景构成了天上人间两道靓丽的风景线。上半年,绩溪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2%,PM10、PM2.5平均浓度均为历史蕞低,三项空气质量指标为有空气自动监测记录以来历史蕞优,全市头部。与此同时,扬之河等主要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和2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功能区水质优良比例100%。这些来自第三方的监测数据,对绩溪县生态文明创建给出了优异的分值。在美丽的“绩溪蓝”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绩溪县委县政府领导对生态创建的倍加重视和靠前指挥,我们感受到是绩溪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和奋力拼搏,还有环保、住建、水务、行政执法局等诸多部门和乡镇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精细管理。
上半年,绩溪县强力推进水气土三大保卫战,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好中向优,以优异的环境质量验证了水气土三大污染攻坚战的成效。在蓝天保卫战领域,扎实开展燃煤锅炉“清零行动”,城区燃煤锅炉全部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强力推动VOC综合整治,8家二类以上的汽修企业实现喷漆废气封闭收集吸收。强力管控************禁燃禁放,随意燃放************陋习在县城区成为历史。强力整治建筑和道路扬尘,对建筑工地大气污染严处严罚。增购洒水车,提高城区主要道路冲洗频次。开展三车专项整治,查处渣土运输车违法案件18起。推行重载车限行措施,查处闯禁区150起、抛洒60起。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网格监管、巡查通报、包保帮扶、堵疏结合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午季禁烧没有被环保部遥感卫星监测和上级巡查发现通报焚烧火点。在碧水攻坚战领域。加快污水纳管进度,工业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达标运行。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新增水救河和何川河污水管网3.5公里,翚溪河污水管网工程完成规划设计。完成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加油站防渗改造工作,8家加油站完成改造任务。开展饮用水源地大排查,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环保部督查,未有交办的突出问题。在净土保卫战领域。组织编制了《绩溪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并公布实施。完成长安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整治工作,芷源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开工建设。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强化建设用地规划审查,改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审查,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在绩溪,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始终围绕“丽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强对生态领域保护建设工作的宏观统筹调度,永葆绿水青山,助力绿色发展,全县绿色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全面持续推进河长制、林长制,设立了从县到村全覆盖的三级河长和四级林长,河长、林长联席会议制度及巡查、督查、督办等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清凉峰自然保护区16个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整改。深入推进采砂制砂、非煤矿山、小水电、粘土砖瓦窑等生态保护专项整治行动。23个砂石整治场点,已完成整治清退17个。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定《绩溪县非煤矿山关闭退出补偿奖励办法》,并对全县非煤矿山进行了现场核实、评价,责成整改或关闭。对全县48座小水电站进行了摸底登记,其中3座位自然保护区内的电站已断网断电,已拆除设备设施;9座停产电站现正处在调查阶段;其它36座电站正按整治任务清单整改。黏土砖瓦窑集中整治和乡镇集中殡葬区改革正有序推进。绿色产业建设持续提速。文化产业、健康产业两大基地列入全县重点项目,启动园区徽墨文化园、徽雕文化园建设,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新安健康产业园建设。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稳步推进,立兴化工等10户企业通过省级清洁生产验收。生态农业和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势头见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7家,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电工电气、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正不断壮大。
不断加大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去年以来,在农村三大革命、禁养区关闭搬迁等环境基础设施工程等领域,先后投入财政资金5千多万元,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好县财政的杠杆作用,放大工程引领和综合整治效应。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上,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去年至今已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08户。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厕所改造开工建设452座,竣工380座。城乡污水综合处理PPP项目和城乡垃圾综合处理PPP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农村陈年垃圾清理全面完成,通过省级验收。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完成水关圳、大宁渠水环境整治;何川小区排污口接入扬之河污水主干管;翚溪河污水干管向上游延伸工程(双桥至黄毛坦桥段)纳入城乡污水综合处理PPP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测量、勘察,正在编制施工图。完成徽山大道3.5公里绿道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总面积15.9%。大力倡导绿色交通,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已于2月份通过了专家评审,将新改建城乡候车亭51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