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专业100人企业抢着要老师笑开花制造业人才争夺战
全专业100人企业抢着要 老师笑开花 制造业人才争夺战。清晨7点,河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走廊已挤满西装革履的企业代表。一位来自洛阳某轴承集团的HR攥着厚厚一沓合同,焦急地向电话那头汇报:“王总,再不加薪真抢不到人了!”与此同时,该校轴承专业大四学生李然被三家企业的技术总监围堵在实验室门口。“年薪18万,宿舍单人间,入职配独立项目组”——这样的场景不是影视剧,而是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的日常“抢人大战”。
从大四开学起,宿舍楼下就停满了外地牌照的商务车。学生张雨薇回忆,某次她刚洗完澡,裹着头发就被某企业副总拦住,“姑娘,来我们这儿不用轮岗,直接进研发部!”她的室友更哭笑不得:企业为表诚意,竟将offer印成“录取通知书”,附带五年职业规划书。据该校就业办统计,今年轴承专业104名毕业生中,超八成手握3份以上offer,某宿舍6名女生全员签约月薪9500元起,蕞高年薪达15万。一家浙江企业甚至开出“签约即送新款iPad”的条件,HR直言:“这专业的学生,比黄金还稀缺。”
这场“疯狂招聘”绝非偶然。洛阳轴承厂技术总监赵峰透露,国内高端轴承长期依赖进口,“一颗精密机床轴承,德国卖20万,我们造不出就只能认宰。”而河科大轴承专业,正是全国唯一培养轴承本科人才的特设方向。60年来,这里走出三代技术骨干,从神舟飞船到高铁轮轴,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学生大一进实验室拆装轴承,大二下车间“磨铁”,大三就能带课题进企业。正是这份“死磕精神”,让毕业生成为2000余家企业的“技术救星”。
当轴承专业学生为“选国企还是民企”纠结时,隔壁文科学院的小陈正修改第32版简历。“投了80份简历,回复不到5家。”这组对比刺痛网友: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机械类专业起薪同比上涨12%,而文科类岗位竞争比例高达87:1。更尖锐的冲突藏在产业深处。一家河南民营企业老板坦言:“我们给本科生开1万2,还是抢不过外省大厂。再这么下去,本地产业链要断层!”教育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印证了这一焦虑: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人才缺口将达3000万。
国家战略明确,将特色专业建设纳入产教融合重点项目,河科大轴承专业正是首批试点。某国企高管表示:“我们按《中国制造2025》标准建了智能车间,却发现操作机床的人比机床还难找!”但学生现在不仅要高薪,还要股权激励。毕业生刘浩展示手机里凌晨3点的生产线照片,“高薪背后是每天12小时车间调试,头发一把把掉。但看到国产轴承装上风力发电机时,值了。”
教育专家李梅指出:“全国仅1所高校设轴承本科,2000家企业抢100人,这不是荣耀,是产业警报。”她呼吁“把冷门专业变成热门选择,光靠市场不够,更需要制度护航”。夕阳西下,河科大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一个女生正用纳米级仪器检测轴承光洁度,她说:“我的爷爷在厂里磨了40年轴承,爸爸参与了高铁轴承国产化。现在,该我们接棒了。”这场抢人大战,或许正是中国制造觉醒的号角——但要让号角长鸣,除了企业的钱袋,更需要社会的掌声。
全专业学生都被打包签走老师笑傻了
从两年前开始,一场专业调整开始在高校之间推行。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2024-12-06 16:04:45
大爷谦让刀郎演唱会票让老伴笑开花
一家彩票店倒闭的背后 高成本低回报困境
充电宝风暴后 罗马仕相关业务已暂停 行业蕞大规模召回引发震动
强降雨致贵州榕江苗寨民房被冲走 洪水创70年纪录
蔡澜曾对长沙的冬苋菜赞不绝口 美食之旅回忆录
新疆伊犁老人因饥饿上吊自杀?官方辟谣:帖子不属实
版权声明:本文由胡开文徽墨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